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9|回复: 2

关于瓷器“开片”的那些事!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2-11-27 11: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片,原是瓷器烧制中的一个缺点,但人们发现了其中趣味和美,并掌握了开裂的规律,将其变成了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
01
造成瓷器开片的原因是什么?
  人为的开片,多属浆胎瓷器。所谓“浆胎”,是在制胚时,撷取浸泡过的精细瓷粉,澄清后融成泥浆,制成胚胎。人为的开片,在这些浆胎制作过程中,就配好了药料。人窑烧时,必使之开片,开大片或者开小片,都可以按照用不同的配料来实现。这样烧制出窑的瓷器,开片形似龟裂,开坼都在胚胎里面。

  而自然的开片,则是瓷器历年既久,表面釉层渐渐内裂,或呈鱼子纹,或成牛毛纹。无论何种纹形,开坼都与胚胎无关,开片纹痕绝不会深入,而仅仅开在釉面上。
  所以凡是瓷器因年久自然开片者,其釉总似坼而未坼,在若隐若现之间。若为人工开片者,则在瓷胎上豁然显露。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02
瓷器开片种类
  “冰裂纹”开片
  冰裂纹又称开片原,是一种古老的中国陶瓷烧制工艺,原属于龙泉青瓷中的一个品种,因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层叠,有立体感而称之。冰裂纹制作工艺异常复杂,于南宋灭亡后失传。明代高濂对瓷器的开片纹有所总结:“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可见冰裂纹是最高级的开片方式。





  “文武”开片
  形容陶瓷器物上下左右,通体开片。其中呈大型的不规则开片,比喻为“文片”,当中又套有较小型的开片,比喻为“武片”。自古以来就有“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的比喻,以此来形容这类开片的形式颇为恰当。





  “鱼鳞”状开片
  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开片现象,主要集中在北宋汝窑、宋官窑和少数南宋龙泉窑制品上,其他品种未曾见过。形态是在肥厚釉层的层与层之间产生的层间开片现象。





  “金丝铁线”型开片
  古代工匠利用哥窑出窑前骤然冷却的方法,釉面内应力急剧释放产生大的开片。然后将瓷器浸泡入含铁的溶液中,裂纹将铁物质吸附进裂纹内形成“铁线”效应。再将这种一次开片的瓷器放入窑炉内烘烤,不等釉面熔化,再进行第二次骤冷,使釉面再次在大开片中产生小开片,再将烧成的瓷器放入陈腐的茶叶水中,裂纹再将茶碱之类的色素吸附进缝隙中,就形成了大片套小片,铁线裹金丝的艺术效果。这种哥窑特有的工艺是自宋以来古代工匠人为掌控开片的典型例证,并被元、明、清继承与延续至今。



  “百圾碎”开片
  这也是哥窑开片的一种,只不过是纹片更细碎而已,是出窑前降温过快,致使釉面四分五裂,裂纹密如攒珠。



  “苍蝇翅”开片
  这是唐三彩特有的现象。唐三彩属于陶质胎体,胎釉结合度不好,在千百年地下埋藏中,受到水气的侵蚀,器物裂析成苍蝇翅膀大小的细碎透明开片,四周微微翘起,属于历史性自然开片范畴,至今造假者无法仿制。这也是鉴别唐三彩真假的要领之一。



  “芝麻纹”开片
  这类开片形态与唐三彩釉面开片类似,细如芝麻颗粒,但因附着在瓷化胎质上,附着力相对强,釉层无翘起现象。



  陶瓷是静物,而静置瓷器的开片恰到好处地为其增添了一抹生机,赋予了陶瓷千年不朽、长青不衰的艺术生命力,这便是开片艺术的魅力所在。



  北京陶瓷艺术馆包括陶瓷博物馆、工艺科普厅、综合展览馆、陶艺体验馆、陶瓷原创馆、生活美学馆、国学堂等,馆藏各类陶瓷艺术品上万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5

帖子

1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3
发表于 2025-3-20 09: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3-25 03: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7 03:11 , Processed in 0.08629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