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4|回复: 2

关于青铜觚的介绍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7 10: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定义


  • 古代酒器
  • 用来书写的木简,比较像大一号的竹简,不过今天不说这个,等遇到的时候再说。


引用:


  • 《说文》中写道:“觚,乡饮酒之爵也。”这个乡饮酒就是西周时期的一种礼仪,乡饮酒之爵,意思就是觚在礼仪中和爵一样
  • 《韩诗外传》中写道:“一升日爵。爵,尽也,足也。二升日觚,觚,寡也,饮当寡少。三升日觯。觯,适也,饮当自适也。”这里面一方面说的是酒的容积,爵为一升,觚为二升,觯为三升,另一方面也有劝酒的意图,饮酒,一升的爵就足够了,二升的觚,有点多了,要少喝点,三升的觯,喝酒要适量呀,不要喝的太多。


历史

陶觚

陶觚和漆觚是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的,最早在大汶口文化中出土的陶觚,形状为圆体,侈口,细颈,呈喇叭形状,还有一件同时期的,不过形状不大一样,这个比较粗壮。



良渚文化中出土了木质觚,叫漆木觚,总之觚是一种很常见的器物,有很多遗址中都出现大量陶制和木质的觚。


青铜觚

从商代早期开始出现青铜觚,形状也有很多,有宽体的,宽体侈口的,束腰的,还有特别细腰的。商朝初期和中期,“觚”的器身较为粗矮,圈足部有“十”字孔。早期是作为饮酒器使用的,之后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转变为礼器,大量出现在墓葬中。商晚期至西周早期,“觚”身细长,中腰更细,口沿和圈足外撇更甚,圈足上无“十”字孔。


消亡


青铜觚到西周开始消亡,漆木觚又开始盛行,也不光是觚,宋朝学者聂崇义取三礼《周礼》、《仪礼》、《礼记》旧图,重加考订编辑成《三礼图集注》中写道
“五爵:爵、觚、觯、角、散等,皆木制。”“凡诸觞形皆同,升数则异。”


意思就是那时候五爵都是木头做的,形状一样,仅是容积大小的差别。后来的孔子喟然叹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个人看法,说法有很多,也有说是觚本来身上是有棱的,但后来给削掉了。也有认为是说木觚的,作为木质书写材料,流行于战国至魏晋时期。
之后秦汉铁器时代开启,觚没有出现
直到宋金时期,文化昌盛,从政治考虑,要求恢复古礼。引经据典时不免看到各种古代器物名称,宋人拿礼记中的五爵:爵、觚、觯、角、斝,来命名商周青铜器。这也是为什么老说名字来自宋代,而器物其实商周时期就有的原因。觚作为瓷器再一次出现在人们眼中,一直延续到清代。其用途也发生了改变,变为装饰,插花用。


引用

略论酒器觚
出处:《殷都学刊》 2018年第3期58-63,共6页
作者:胡洪琼
削觚·觚名·觚棱——先秦礼器觚片论
出处:《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6期76-87,共12页
作者:阎步克
视频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3-19 23: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支持下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空一起交流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6 08:40 , Processed in 0.09853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