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8|回复: 0

中国瓷器和外国瓷器的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3-3-1 13:3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所周知瓷器是中国发明的。
首先两方瓷器,在用料、烧制温度上各有所爱。
中国传统瓷器,以景德镇为典型,景德镇瓷器其瓷胎以高岭土为基本配方,为娟云母质瓷,其瓷釉唯仅含少量长石的钙釉。


清朝时的烧成温度为1300度左右,瓷胎与瓷釉同时烧成,即胎的烧成温度与釉的烧成温度均为1300度。
传统中国瓷器的釉,属于难溶釉、高温釉,不含铅。釉面研磨硬度高,不容易被普通物质划伤。
而且传统中国瓷器没有硬质瓷与软质瓷的区别。
再来看外国古代瓷器,是战火打开了欧洲瓷器贸易之门。


欧洲国家试图制造青瓷只有唯一的一个目标,仿照东方国家的瓷器,由于中国瓷器制作是严守秘密的,其所用的技术长期不为欧洲陶工所知晓,欧洲陶工对瓷器技术的研究,必须通过自己的实验。
欧洲瓷器的瓷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含有高岭土、长石和砵石的配方内,高岭土含量比例高的硬质瓷;另一种是高岭土土含量非常少或者不含高岭土的软质瓷,主要配料是石英。
欧洲欧洲瓷器的这两种形式也是在不同的温度中烧成的,划分界限是1350℃。大多数硬质瓷在1380~1460℃温度内烧成的。软质瓷则是在1100~1350℃温度中烧成的。


在明朝初期,由于之前常年的战火,不少海上的贸易通道已经被迫关闭,而且这些港口通向的一般都是东南亚的一些小国,所以重新开放港口的同时,明朝政府也在另寻出路,这时葡萄牙人站了出来,他们也成为了明清时期欧洲陶瓷文化的最早传播者,这种贸易关系也一直保持到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建立,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之前葡萄牙人是明朝与欧洲市场的唯一枢纽。
当时传播到欧洲国家的瓷器也相对而言比较的单调,大部分都是像是我们现在用到的碗和盘子一类的餐具,在青花瓷器的基础上画上美丽的图案用来装饰,得到了不少的好评,这也是欧洲人最早接触的瓷器文化。
17世纪初期,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他们与瓷器的渊源来自于一场海上的抢劫活动,这正是因为这场变故让瓷器风靡欧洲,上至皇室贵族都为其着迷,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大西洋海域劫持了两艘葡萄牙的商用货船,这两艘货船运送的不是别的正是来自明朝的瓷器制品,而且数量十分的惊人,得到这批货物后东印度公司就在阿姆斯特丹对其进行了拍卖,前来购买的商客遍布整个欧洲,包括各个国家的一些上层人士,也正是这次拍卖活动让明朝的瓷制品传播到了欧洲各地,打开了欧洲瓷器风潮的开端。


从17世纪开始,欧洲家庭在对自己家进行装饰时,都会在家中安放一些中国的瓷制品,因为陶瓷本身就拥有着一种视觉美,更拥有着当时很多欧洲艺术家所追求的独立、完整的文化特质,所以对于一些家庭来说他们也很愿意让自己的家中充满艺术气息,这也让中国的艺术模式注入到了当时的欧洲的艺术文化当中,不少艺术家都会通过一些精美的瓷器制品找寻自己的灵感来源,加以修饰和改造形成一件新的艺术作品。
也正是这种中西结合的艺术手法诞生了在当时欧洲颇为盛行的洛可可艺术,它与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有所不同的是,洛可可艺术讲究干脆、明朗,色彩呈现的层次较少,讲究清淡风,这也就与明清时期青花瓷的艺术风格颇为相似,洛可可风格为中国陶瓷艺术演变而来的这一说法也受到了当今很多艺术家的肯定,这也代表了明清时期瓷器对于欧洲文化的影响。



图百度找的,侵删

明清的瓷器文化对于当时刚刚发展的欧洲而言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只存在于艺术和工业领域,更蕴藏在平常百姓的生活中,当然每种文明的发展都是通过不断的吸取和借鉴才得以形成的,正是有了这样的相互交融相互碰撞,才有了我们多姿多彩的今天。
现在我们已经很难再见到精美的手工陶瓷工艺制品了,但博物馆中陈列的一些瓷器制品还是能让我们领略到它们当年的风采。历史的本身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而瓷器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更是各个朝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我想这也是它很难被超越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11:36 , Processed in 0.097530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