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回复: 1

神秘三星堆--三星堆博物馆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1-27 14:3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星堆古遗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三星堆古遗址也是中国西南地区分布范围最广且保存最为完整、内涵最为丰高的夏商时期的都城遗址。
作为长江上游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再现了业已消逝的无比灿烂的古蜀文明,被誉为“人类20世纪最惊人的考古发现”“世界第九大奇迹”“青铜铸就的人间神国”“神话般的三星堆”。

三星堆是如何被发现的?
有哪些惊人的发掘成果?
三星堆为何神秘?
三星堆的历史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让我们一起推开三星堆神秘之门
1三星堆是如何被发现的?


1929年,四川德阳广汉月亮湾。农民燕道诚在自家门口清淘水沟时,无意间挖出了一个堆满玉石器的坑。这让三星堆“宝物初显”,也“叩响”了一个失落古国的门扉。




▲燕道诚一家合影

1931年,在广汉的传教士董宜笃听说月亮湾发现玉石器后很感兴趣,请求广汉驻军的陶凯协助收集。陶凯找到燕道诚拿走5件玉石器,送到华西协合大学美籍教授戴谦和处鉴定,后者当即断定这是商周遗物。听说自己挖出的玉石器很有研究价值,燕道诚即刻将家里仍存的玉刀、石环等文物送给戴谦和带回当时的学校博物馆保存。




▲石璧放在燕家院墙的情景

被戴谦和带回了成都的玉石器,引起四川博物馆馆长葛维汉的注意。
1934年,葛维汉和博物馆副馆长、中国学者林名均在取得发掘执照和相关手续后,于当年3月16日开启三星堆的首次考古发掘。这个发掘地点,就是燕家发现玉石器的沟底。10天的发掘,共采集、出土600多件器物。




▲葛维汉等当年在三星堆的考古发掘图

同样也在1934年,外径达51.4厘米、刻有“燕三泰”字样的石璧,由燕道诚赠送给华西协合大学博物馆。




▲燕道诚一家发现的大石璧之一,被发现者刻上了自家人的名字。现藏于四川大学博物馆。

而另一件石璧,则被燕家一直珍藏到1951年,最后被燕道诚之子燕仁安无偿捐给国家,此后一直在三星堆博物馆展出。






▲三星堆祭祀坑发掘图

很多人了解三星堆,都从1986年三星堆两大祭祀坑出土开始。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四川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为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学分期奠定了科学基础。

寻寻觅觅二三十年,1986年夏,三星堆两大祭祀坑终于石破天惊,惊艳世界。

三星堆发掘时间轴



2三星堆出土了哪些惊人文物?


三星堆文物作为罕见的、集群展现的人类上古史奇珍,耀古烁今、精美绝伦、气势雄浑、神秘怪诞,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代表了中国青铜时代艺术与科技的最高成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杰作。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头像、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金杖、玉璋等数百件国家一级文物,震惊世界。据专家学者推测,已发掘出的文物大约只占总量的千分之一。
高大的青铜神树、神秘的青铜纵目面具、象征蜀王权位的金杖……这些祭祀坑出土文物,见证了古蜀王国的鼎盛发展高峰。



▲陈成 摄

物华天府——三星堆农业与商贸

大量的考古证明古蜀农业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已产生,商周时代成都平原以水稻种植为主,渔猎为辅,农业经济区分布较广,而成都平原是开发最早、面积最大和最重要的农业经济中心。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酒具也从侧面证明了古蜀国的农业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陈成 摄

出土的酒具种类繁多,有一种陶盉,相当于今天的酒壶,它的造型很有特色,一般高三四十厘米,下面有三个袋状足,足内中空,可加大容量,而且三个足也非常稳定,当然它也可以架在火上加温,放在它周围的叫瓶形杯,它们和陶杯、陶觚都是饮酒器,相当于今天的酒杯。


▲陈成 摄
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

陶是古人非常伟大的发明,三星堆出土的陶器造型精美、器型复杂,并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有很多器型在国内都是首次发现。

你能想象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在吃火锅了吗?
三星堆出土的陶器里有一种三足炊器,是用于蒸煮食物的锅,它的三个袋状足是中空的,与口部相通,容水量很大,足下可生火加温,其独特的造型和硕大的形体颇为罕见,甚至有人开玩笑说它就是四川火锅的老祖先。


▲陈忱 摄


▲陈成 摄
此外,三星堆还出土了许多人和动物造型的器物,如各种陶盖、盖用轮制、纽用手制、陶盖纽造型惟妙惟肖、生动可爱,从造型上讲,有莲蓬状的、鸡冠花状的、有的还像清真寺的屋顶,充分显示了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技艺。还有各种鸟头勺把,鸟的造型不尽相同,大致可分猛禽、鸣禽和涉禽三类。这种鸟头勺把的喙部如勾,粗壮有力,可能是鹰类的猛禽。器物纹饰简洁,寥寥几笔就将雄鹰的气魄刻画得栩栩如生,堪称三星堆陶器中艺术精品。





▲陈成 摄
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
中国玉器有着近万年的悠久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到今天,玉器文化绵延不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世界上一种罕见的文化现象。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它对社会的政治、礼仪、宗教、审美情趣等方面影响巨大。



■三星堆遗址出土大玉料


▲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玉璋三星堆燕家院子出土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独具特色的玉石器群则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了西南的古蜀国。这批玉石器在全国范围内的同类文物中,也都是可圈可点,是最为珍贵和最有价值的文物群之一。
古人对玉的笼统概念是“石之美者”。由于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加工这些玉石料并不容易。



在三星堆时代并没有类似明代的那样锋利和先进的制玉工具,但从三星堆出土的玉石器来看已经非常精美,反映出三星堆古蜀先民高超的工艺和智慧,由此也说明在三星堆遗址已经具有人数众多的制玉工匠和相当规模的玉石加工作坊,三星堆时期的玉石加工已经逐步走向成熟了。



▲玉璋 (陈成 摄)
三星堆出土的玉石器数量巨大,种类庞多,主要有工具类、兵器类、礼器类和装饰品等几种类型,其中又以用于祭祀的礼器类和礼仪化的工具和兵器类最具代表性。古人认为玉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玉石具有石之坚贞,水之晶莹,色彩斑斓,神秘莫测。正因为玉有灵气,所以成为巫师奉献给神的礼物,是巫师祭祀天地,沟通人神的法器,是古代宗教礼仪活动中不可或缺之物。



▲玉璋 (陈成 摄)
有一件精美绝伦的玉牙璋,是三星堆玉石器中的国宝级文物!这件玉牙璋通长90.8厘米,宽7.8厘米,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牙璋最大的一件,玉牙璋通体漆黑,既长又大,两射尖内收成锋刃状,经打磨抛光,闪闪发亮;再看,器身极薄,厚度仅0.6厘米,让人捧在手中都会担心会折断它,在三星堆出土的玉器中,堪称制作难度最大,而且最为精美的器物了。



▲玉璋 (陈成 摄)
烈火熔金——三星堆冶炼
其实相较于青铜、玉器和唐宋以后的瓷器,金质器物在中国古代似乎一直都不曾占据过主流。但就是在金器数量更加稀少的商周时期,三星堆两个器物坑却出土了金器65件(不含残片、残屑),总重约850克。它们大多是金银合金的薄片,金的含量一般在80%左右,其余的约为15%的银、钡及一些微量元素。根据特征元素钡,研究人员推断出三星堆金料很可能是长江上游理塘江与雅奢江交汇处产的沙金。



▲金杖 (陈成 摄)
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金杖,上有鸟、弓箭、鱼和戴冠人头像图案。有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代表王权的“图腾”,可能与传说中的古蜀王——鱼凫王有关。三星堆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鲜见,也与埃及、西亚、中亚等地区的出土文物判然有别,这是古蜀王国对“众神”极具想象力的艺术表达。 



▲金杖 (陈成 摄)
三星堆出土金箔的厚度多在0.1毫米~0.3毫米之间,不仅捶打工艺高超,独特的纹饰制作和粘贴方法更是在上古时期独树一帜。虽然目前尚无法确定此种成就到底是在中原技艺上发展的结果,还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所致,但三星堆金器的发现无疑对理解我国早期黄金制品有重大的意义。



▲陈忱 摄
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
在记录中国古代神话的《山海经》里,有屹立于东方和西方的“扶桑”“若木”神树。三星堆的巨大青铜神树,把古代中国“宇宙神树”展现出来,成了远古神话最直观“实物样本”,完美诠释了千载传唱的关于“神树”“十日”和“太阳鸟”的美丽传说。





▲摇钱树(上图) 神树(下图) 陈成 摄
奇秘面具——三星堆青铜面具
在三星堆出土的面具之中,除了有人的形象的立体方形面具之外,还出土了3种造型,共9件的平面兽面具。这种面具同样具有夸张的轮廓,特别是有夸张的眼睛和嘴,在面具的上部和下部有的有變龙形的装饰,使面具本身具有了一种半人半兽的感觉,同样反映出了古蜀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创造力。有的兽面具的眼睛、额头和口部描绘有黑彩。



▲戴额饰纵目面具(陈成 摄)
戴额饰纵目面具双目凸出,鼻、口、耳都被故意放大变形, 额头安装一个夔龙形(夔kui龙,即抽象、简化的龙)饰物,造型更加威风,有一种向上的动感。
人神共舞——古蜀祭典演绎
在2400多年前的《左传》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崇高信条。“戎”指军事活动,保土卫疆、征伐御敌,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作为国家大事毋庸置疑;“祀”指祭祀,就是按照一定的仪式,向神灵致敬和献礼,请求神灵帮助人们达成靠人力难以实现的愿望的各种活动。



▲青铜大立人(陈成 摄)
三星堆遗址庞大的玉石器和青铜器,基本都是用于祭祀的礼器,庞大的量、精美的制作、多样的品种,足以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对祭祀的重视以及祭祀场面的隆重。



▲陈成 摄
王者之尊——三星堆青铜人像
戴金面罩的人头像是三星堆最引人注目的文物之一。57件青铜人头像只有4件戴了金面罩,学者认为它们具有非常的意义。在世界考古史上,古埃及、古希腊都曾出土有金面罩,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墓葬中也有用金面具附着死者脸部的做法,而这些使用金面罩的人皆处于当时社会的金字塔顶端,这或许可以为我们理解三星堆金器和文化提供一点启示。





▲青铜戴金面罩圆顶人头像(陈成 摄)

3三星堆为何神秘

由于遗址规模较大,发掘面积实在太少,许多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如古城重要建筑性质不明,高等级墓葬未见任何迹象,是否存在与金沙遗址类似的祭祀场所,古蜀的迷雾还未消散,我们期待揭开笼罩在三星堆文明头上的面纱,看到一个更为清晰的三星堆。


三星堆的文化来源?
它是外来文明,还是独立产生,又与中原文明有着怎样的关系?三星堆出土的器具在风格上和中原的相距甚大,让人不得不怀疑它们的拥有者并非来自中原。三星堆里的青铜人面像多有高高的鼻梁、突兀的颧骨和深深的眼睛,和中国人的面部特点大相径庭,偏偏这些器具上都找不到只言片语的文字记录。即使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数量甚多,专家们还是难以通过它们考察三星堆文明的来历。



▲陈成 摄
对眼睛的崇拜
星堆文物中,眼睛是最为常见的刻画符号和镂刻图案。铜神像有凸出眼眶的瞳孔,普通铜人像也有巨大的眼睛。此外,还有体量硕大的菱形铜眼睛,圆柱形铜瞳仁、眼睛承托的铜兽面,就连铜人像服饰上也有眼睛的图案。
权威解释(专家学者):三星堆王国的人们用眼睛来代表太阳和光明,他们的至上神和祖先神都有不寻常的眼睛,眼睛在三星堆人的心目中具有自我认同的意义,眼睛也是古蜀人特别崇拜的对象。铜神像之所以有凸出眼眶的瞳目,就是要表现这个神具有控制光明的巨大力量。



▲陈成 摄
大立人手上拿着什么?
青铜大立人像是现存最高最完整的青铜立人像,被誉为世界铜像之王,人像高180厘米,重约180公斤,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陈忱 摄
在这个青铜大立人像身上有一个谜,这个大立人凝重庄严,头戴高冠,身穿窄袖长袍,双手握成环形呈抱握状,两只手的环形并不在一条中轴线上,这究竟是特定的手势,还是拿着什么东西?
有人认为他拿着的是权杖,有人认为是象牙,有人认为是玉琮,也有人认为拿的是法筒,还有人认为什么也没拿。这个问题至今为止仍是个谜团。
三星堆何以突然消亡?
古蜀国的繁荣持续了1500多年,然后又像它的出现一样突然地消失了。历史再一次衔接上时,中间已多了2000多年的神秘空白。关于古蜀国的灭亡,人们假想了种种原因,但都因证据不足始终停留在假设上。一般有以下几种说法。



▲陈成 摄
水患说。三星堆遗址北临鸭子河,马牧河从城中穿过,因此有学者认为是洪水肆虐的结果。但考古学家并未在遗址中发现洪水留下的沉积层。
战争说。遗址中发现的器具大多被事先破坏或烧焦,似乎也应证了这一解释。但后来人们发现,这些器具的年代相差数百年。
迁徙说。这种说法无需太多考证,但它实际上仍没有回答根本问题:人们为什么要迁徙?
成都平原物产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用灾权难说解释似乎难以自圆其说。
那么,古蜀国消失在历史长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至今还没有确切的答案。
4三星堆的历史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三星堆已然升华为一个足堪表征巴蜀考古和长江上游地区古代文明的文化符号。三星堆对于四川乃至中国考古学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中国唯一延续了2000年的先秦古城古国遗址,是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的重要实例。三星堆深刻影响了巴蜀考古和巴蜀文化研究,并与四川及中国考古事业的起步、发展、转变、繁荣息息相关。




三星堆发现以来的九十余年历程,是一代代学人披荆斩棘、上下求索、砥砺前行的历程,是拨开四川远古重重迷雾、重建四川古代巴蜀历史、建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发展进程的历程,更是打造巴蜀文明金色名片、见证巴蜀文明从盆地走向世界的辉煌历程。
昨日的三星堆开启了四川古代巴蜀的辉煌巨幕。今时的三星堆还将延续前人踏行的深刻印记,谱写新时代巴蜀文明新的宏伟篇章。

END

参考文献:

《三星堆,文明的侧脸》朱丹丹 著

《解说三星堆》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研究院 编

《你从哪里来,三星堆?》

图片、视频来源:
摄影师:陈成 陈忱
三星堆博物馆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25-3-20 23: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7 06:11 , Processed in 0.08822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