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回复: 1

《贵不可言的命格》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0-1 16:52: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是崔锦,姓崔,清河崔氏的崔,生在这样的家庭,我注定和别人不一样的,

  父亲母亲说,以我的身份,只要我不是痴傻残疾的,便能为我找到一门好的亲事

  不,不是给我找,是无论我是什么样的怪物,都会有无数的世家大族来向我求亲

  父亲说,我快出生时,正是天下混乱,诸侯争霸的时代,而我出生那天,百鸟朝凤的盛景百年一遇的出现在了清河郡

  于是,我的命格,天生便是与人不同的,至少,崔氏是这么想的。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三岁能读千字文,五岁作填词坐诗,还没到十岁,便已经名满天下,

  不过,这其中真真假假,我已经不知道了,我从小便是被当做崔氏下一任家主来培养,什么计谋算计我在三岁之后便能天天听到,

  不过,崔氏不会让我当下一任家主,不是因为我是女子,崔氏风雨兼程的两百年,不乏女子成为家主的,而我之所以不会成为下一任家主,是因为我还有更大的任务

  之所以把我当成下一任家主来培养,不过是因为要我懂得崔氏所有的事情,知道这两百年崔氏为何能在朝代更迭的乱世之中屹立不倒,知道崔氏所有的秘辛,好将来我所在何处,所嫁何人,都能为崔氏打算

  这是历来的规矩,是每个崔氏长房嫡子嫡女的责任和使命

  “姑娘,易之公子来了,”我的丫鬟双儿连忙来报,

  双儿从小母亲给我挑的贴身丫鬟,从小被母亲培养得无一不精,容貌也是上等,说话中语气也是不卑不亢的姿态,符合着这样一个大的家族所需要的

  我听双儿所说的,放下了正在温读得书籍,“大哥可在府中?让大哥去陪着”

  双儿走了过来,替我整理衣裙发饰“大公子在的,不过,大公子让您去大公子苑中见礼”

  “让我去?”

  我一个闺中女子,如何能轻易去见外男,大哥是怎么想的?我皱起眉头,有一丝不解

  “大公子说,虽说如今年纪都大了些,但毕竟都是从小一道长大的情分,更何况易之为你师兄,如今去见一面也不妨事的”

  待我换了一套衣裙,从自己院里走到大哥苑中,已经看到大哥和一男子坐着下起了棋

  大哥作为崔氏嫡子,下一任的家主,年方弱冠,便已经成熟稳重,继承了母亲的容貌,父亲的气质,十分俊朗

  而大哥对面之人,便是张修了,与兄长同岁的他如今已是弱冠之年,玉冠将发髻高高盘起,一身墨色长衫,眼下正是冬季,上等的狐狸毛做成的绒毛披风在肩上披着,显得更加的贵气几分

  我悄声走上前规矩的行礼,观棋不语的规矩普通之人也明白,兄长看到我的身影,也只是伸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让我随意

  一刻钟已过,胜负已分,这盘棋,大哥白子必输已经成为定局,不过,张修依旧让了三子,这才让这盘棋结束得晚了时辰

  “易之棋艺高超,子显甘拜下风”大哥大约见我在此,输了几分面子,说话的语气都变了

  我见大哥如此,亦忍不住低头浅笑,大哥的棋艺并不算佳,至少与我相比都没有险胜的可能,更何况还是以棋艺出名的张修呢

  方才见他落子方知他心性,这般沉稳之人,就算大哥还大他几月的年纪,亦无法做到

  “从小到大,我向来是沉不住的性子,也就阿媛能与你的棋艺相当了”大哥不想我们之间那般生疏,便先开了口

  “师兄棋艺高超,往日不过见我是女子,便让我几分,大哥怎么还让我顺着杆子往上爬呢”

  我说的是实话,他的性子沉稳,最是适合下棋,他擅守而我擅攻,我没有他那么大的心性,师父便让我另辟蹊径,用最短的时间结束一盘棋

  张修与我,算上同门的情谊,毕竟,得道真人在归隐之时,便只有我与他两位徒弟,他也将半生棋数尽数交给了张修与我

  “师妹何必谦虚,你的棋艺师父多有赞赏,我亦曾亲身体验过”

  很明显,张修并不想给我面子,他嘴巴向来毒辣,我明白的,听他如此说,我亦不再说话

  我喊他师兄,不过是因为他先认识了师父,而算起来,也没有真的熟识过,我与他在几年前,得师父棋艺相授,与他对弈,不过尔尔

  所以,且不说他是一个外男,他就算是我师兄,也不过勉强算上同门情谊,他一个外男,如何能让我去相见

  “算了,你们两个弯弯绕的心思,我最头疼了,今日易之前来,是有话跟你说,在外不方便,有什么话就在我书房说吧,我去给你们泡茶”

  话一说完,便已经大步出了门,我想喊都没来得及,我回头一看,双儿也不见了踪影,想来是让我们好说话撒的谎

  “师兄,”无奈的转身,看着书房里仅剩的我们,朝他行了礼

  他起身向我走来,不过,他很知礼数,在离我几步之遥便停了下来,

  “过几日便是你生辰了吧?”

  我十七岁的生辰家里很是看重,算起来还有半月的时间,但父亲母亲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各个崔氏分支已经陆续送了礼物而来,所以近日的崔府很是热闹

  “嗯,还有半月”我不知他做何这般问,便好点头称是

  只见他从宽大的袖口中掏出了一个小小的长方盒子,

  “这是?”我不解

  “你的生辰礼”张修语气温和,如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人心,与方才毒辣的口吻大相径庭,

  “为何这般早?”算起来,加上这次,他一共送了我七次生辰礼,我十岁那年,刚好拜师,那是他第一次送的

  也只有那次,是他在我生辰当日送的,后来的两年我都不曾见过他,生辰礼也都是托大哥给我送来

  我们其实很少见面,一年之中,最多的时候也就是匆匆见过几面,我及笄那年,他送了一副字画,也是托大哥交给我

  我也问过大哥,为何他在清河郡,都不曾来府中?父亲母亲对他向来喜欢,不过大哥说他不是清河郡的人,每年来清河郡不过一次,待几日便离开

  思绪拉回来,我看着他放在手里的长盒,缓缓接过,打开一看,竟是上等的簪子

  男子赠簪?他是何意?是不懂还有有意?我愣是不敢接,私相授受我做为崔氏女绝对不可能做出来的事情

  “送这簪子没有别的意思,这是前些日子得的小玩意,看着挺漂亮,想来你生辰就到了,这簪子衬你,便拿来了”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说那么多话,是为这簪子做解释?

  自古以来,男子赠簪,是求亲之意,他自然明白,所以才解释这么多?

  我知他心意,他的生辰礼向来奇怪,便朝他浅浅笑了,“师兄之礼,阿媛谢过”

  见我收下,他才松了口气,恢复了他贵气又温和的模样,“想来是等不到你生辰了,今日有空,便来与你说一声,”

  “师兄又要去往何处?”他行踪向来不定,我不知他这次又要去到哪里,

  “无妨,就是到处走走,无需担心,你十七岁的生辰礼一过,家中族老应该就会为你选亲事,我知你向来是有主意的,

  你我同门一场,便也托大一次,若是亲事不喜欢,千万别勉强,你大哥向来疼你,家中有他,别为难自己嫁与不喜欢之人”

  他认真的叮嘱我,仿佛师父那日与我说的那样,女子嫁人,如同第二次投胎,若嫁得良人,相伴一生也就罢了,若所托非人,便会葬送一生幸福

  我抬头看向他,我们是有多少年没见了?两年了吧,他已经长成大人模样了,竟然比我高出了半个头还多几分

  “师兄的话阿媛谨记在心,也愿师兄前尘顺遂,早日觅得良人,”说完,我朝他行了异常郑重的礼,如同兄长一般

  “也愿阿媛一生平安喜乐,事事顺遂”他说完不久,便离开了,他少话,而我向来也不会唠家常,再留下来,也是尴尬一场

  我的生辰如期而至,十七岁的生辰,意味着生辰一过,便要为我议亲了,父亲母亲会为我选什么夫婿呢?会有父亲那般对待母亲嘛?会有大哥那般俊美嘛,亦或是如张修那般温和,翩翩如玉?

  我知道,以我的身份,夫婿的家世更不会低到哪里去,可如清河崔氏一般的名门望族,整个大周又能有几家呢?

  我作为一个合格的崔氏嫡女,就算父亲问我的意见,我亦不过是象征性的提一些无伤大雅的要求,父亲不会同意我自己选择,就算父亲同意,族中长老也不可能同意

  不过,我从小便知道自己的身份,只要是父亲母亲选的,应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与夫婿的相处嘛,做不到恩爱不移,也会为了两个家族而相敬如宾

  可是,事情还是出了变故,很多时候,总有一些决定,是由我自己做的

  那日,父亲让我去前厅商议,族中数十人皆在场,我不知道父亲为何让我一个待嫁闺中的女子前来

  “父亲,各位叔伯长辈”我规矩的行礼问安,心里虽疑惑,但该有的礼节我半分不敢忘,见我不急不躁进退有礼,族中长老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有一封信,是从京城来的,你看看吧”说着,便将信封递给了我

  信中之意,大致便是分析了如今天下局势,以及大周皇室,清河崔氏的情况,只是我不知道,究竟是何人,才如此熟悉这三者的关系

  最后之言,不过是让崔氏考虑,与皇室联姻,

  崔氏之女为后也不是没有先例,前朝便出过两个崔氏女为皇后得佳话,如今大周,建国不过数十载,龙椅尚且坐不稳,崔氏自然不会去冒险

  只是这信上说的,也不无道理,如今大周皇室既然能在诸侯争霸中有一席之地,必然也不是简单之辈,若能联姻,对崔氏亦是有好处

  夜里,父亲母亲来我房中,毕竟白日的谈论并没有结果,父亲母亲知我是个有主意的,便特意来问我意见

  “父亲,母亲,你们不是说过,我出生那天出现过百鸟朝凤的盛景嘛?崔氏这十几年来对我的细心栽培,不就是相信了那日所见之景嘛?”

  百年不遇的百鸟朝凤,我在这样的传奇中出生,又如何能在平凡的过完这一生呢,既然命运如此,便顺应天命吧

  我相信我的能力,我更相信崔氏的能力,这十多年的尽数培养,我并不比京城的任何贵女卑微,甚至,我的身份,有过之而无不及

  “话虽如此,却终究是嫁入皇室,君臣之礼教就算是崔氏为不敢明目张胆的反抗,崔氏如何根基深厚,却也是大周的臣,你若入宫,我怕,怕我们没有能力护你周全”

  母亲心疼我,虽这些年对我严苛,却终究是希望我能有能力去为了崔氏争一口气,不给崔氏满门丢脸,若我嫁去家世相等的世家里,就算夫婿如何不喜,也终究会忌惮崔氏,不至于过得太悲惨

  可如今,我却要远上京城,加入皇室了,后宫沉浮,尔虞我诈,就算崔氏有多大的能耐,也终究不能护我

  自从那封书信来后,又开始陆陆续续收到了几封几乎相同的书信,既然是命运如此,那我便顺了天命吧,既然皇室能出了不少崔氏皇后,我相信我亦可以母仪天下

  在争论中,终于决定下来,送我北上,由大哥护送,崔氏为我选两千精兵做我护卫,送我入京

  一路北上,陪着我的,除了双儿,还有母亲亲自挑选的嬷嬷丫鬟十数人,丫鬟个个习武,身手不凡,毕竟乱世之中,若不多派些人手,怕我路上有危险

  “姑娘,您都盯着着簪子看有一盏茶的时间了,奴婢不曾见姑娘您带过,是生辰礼嘛?”双儿的声音将我唤回

  “是师兄送的生辰礼”

  簪子简洁大方,但细看却知其中手艺之高超,簪身刻的是一枝含苞待放的梅花,簪子末端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似动非动,

  如此高超精巧的手艺天下少有,我不知道张修究竟从何处寻来,定是价格不菲的

  “易之公子每年送您的生辰礼都与众不同,这簪子一看就不是凡物,只是……男子赠簪,终究不是……”

  “师兄不过偶然所得,他已解释并无私相授受之意,你也别说出去,若人问起便说我在千金坊买的,知道嘛”

  双儿自然知道其中利害,我之所有告诉她,便是知道她不会说出去,

  “奴婢省得的”

  从那日他送我的生辰礼,如今已经过去近一年了,可是他并无半分消息,我知道,他就算有消息,也只会送给大哥,只是有一次我提了一嘴,大哥说自从那日分别之后,已经不曾书信来往了

  他究竟去了何处?他又是何人?他的身份,家族,从未听他提起过,想来不过是什么地方的世家子弟,为逃避家中规矩才四处游逛吧

  经过一个月的路程,我终于但了京城,崔氏在京城亦有宅苑,知我们入京,京城崔宅的老人们早已将院落上上下下打扫干净,布置得很是精致

  夜里,丫鬟将收集而来的消息尽数程了上来,我终于对这个传言中的平西侯府嫡女苏婵有了一些了解

  如今圣上早已为太子与她下旨赐婚,我不知道这苏婵究竟是怎样一个女子,崔氏嫡女入京,京城或许早已传开,不知道这位平西侯府嫡女作何感想

  丫鬟将这些年她的所作所为尽数查清,当真如传言一般,傲娇的平西侯府嫡女,这些年如霸王一般,让人闻风丧胆,无人上门求娶

  “这苏婵的名声与姑娘您相比如同云泥之别,如今您入京,只怕这太子妃之位……”

  在丫鬟看来,苏婵是霸王,而我是崔锦,是名动天下的崔氏嫡女,拥有着无数传奇的奇女子

  所以,她们看不上苏婵的行为也是情有可原,因为刚开始,我也是这么想的,天下女子,谁能如我这般,就是今日皇后,家世亦不如我

  而我的出现,定会成为皇室争着求娶的对象,我并不在意太子是谁,也不在意我嫁的对象是谁,反正最后,太子妃之位定然是我,皇后之位也一定会是我,

  这是这么多年崔氏给我的自信,是我苦心经营的结果,我自问天下女子与我相比能赢的没有几个,我早已学会了攻人心际,观察人心,就算她要与我相争,我亦无惧

  我这样的自信是在我见到苏婵时被打败的,那日入宫参加赏花宴,这是我与苏婵的第一次碰面,我没想到她如我这般,一身浅色长裙,打扮得素净又典雅,与传言那盛气凌人的模样大相径庭

  她举止言谈皆不是传言那般不堪,虽生疏却也并未出错,我不知道她对我的印象是怎样的,反正我对她的印象挺好

  “苏姑娘可愿与我单独一叙”那日,我向她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的光,是欣喜的,

  那日在那亭中小叙,是我在漫长岁月里回忆起来也依旧是美好的画面,我见证了她端庄得体到爽朗大方的模样,

  苏婵跟我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我其实从很遥远很遥远的地方来的,所以,我不适应你们这里的规矩,也不懂你们这些人的心理,我这些日子装得很辛苦,怕一不小心便是抄家的罪名,

  如今幸好你来了,我喜欢你,喜欢你端庄大气的模样,喜欢你娴静优雅的举止,还有你身上独特的世家大族的气质,我从未想过和你争,我也知道这争不过你,

  你是世代簪缨的百年望族培养出来的名门贵女,而我,在那个时代,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女子,既没有家世,更没有计谋,我不想和你争,你也别把我作为你争斗的对手,好不好”

  “好”,

  那日我只说出了一个好字,却是我打心里想说出的话,我从她的故事里听出了她的无奈,听出她想回家而不能回的痛苦,还有被婚事左右的自由

  我好像,也有点喜欢她,是那种互补的心心相惜之感,是同为女子而向往的自由,或许,是因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从未在我身上存在过的影子吧,那是自由的味道,我这一生,每一步都是算计好的,是住在田字格里的规矩贵女,

  可是,我好像是夺走了她的太子妃之位啊,她为什么没有半分的不喜,是因为不想入宫,还是知道对手是我而放弃了挣扎

  果然,在赏花宴过后,我顺理成章成为了大周朝的太子妃,而苏婵的太子妃之位也因为一个八字相克而丢失

  不知过了多久,我闭眼依旧能记起苏婵的容颜,是藏在端庄之下的叛逆,是那样熠熠生辉,若不是因为这太子妃之位,或许我们能成为很好的朋友吧

  可是,上天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啊,在筹备我与太子的婚事之际,圣上又给她赐了一门亲事,是太子之弟,身体孱弱的晋王

  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内疚,反正我只想告诉她,若她不愿意,或许我可以劝说一二,可是终究是没有机会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与张修的相遇,会是在成婚当晚,在掀开红盖头的瞬间,熟悉的容颜近在眼前

  原来,这就是他所说的不是清河郡之人,我幻想过无数次他的身份,是世家子弟,是别国贵族,就是没有想过,他就是当朝太子,我所嫁的夫婿,宇文净修

  “师兄?”久别重逢让我一时间竟然忘了他的身份,亦如当年重见之时唤他师兄的模样

  只是,张修依旧是温和典雅的模样,见我如此叫他,也浅笑起来

  “请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共饮合卺酒”喜婆将两杯用红线绑在一起的酒杯端了过来,终于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

  我是崔氏女,不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失了礼数,他将一杯酒递给我,笑容晏晏,甚是好看,我忍住头上那约十斤重的凤冠带给我的痛苦,与他手臂相交,喝完了交杯酒

  “礼成,愿太子殿下与太子妃娘娘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

  待人陆陆续续的离场,原本热闹的婚房里便只剩下我们俩人,显得更加寂静无声

  “妾从前不知太子殿下身份,多有得罪,还请殿下恕罪”,我起身从椅子上起来,屈膝在他面前,如今他早已不是从前那个与我对弈的师兄,我不会傻到再与他套近乎,

  “阿媛,起来”他声音依旧温和从容,笑意满满,仿佛从未变过

  似乎见我头上凤冠之重,还未开口说话,便伸手温柔的将我凤冠取下,我刚想起身说这于理不合,他已经将我按在椅子上不得动弹,我终于仔细看了他的模样

  一身红色的新郎装,显得皮肤更加的白皙,高高的发冠彰显着他贵重的身份,大周朝的太子,只是他温和的模样并不像太子,倒像是个说书先生

  “可恨我?欺瞒你那么久,”他开口了

  “妾不敢”

  “阿媛,”我终于看到他平静从容脸上的怒意,

  “殿下”我不解我为何生气,只能起身跪在他面前,从前不懂,便一口一个师兄的喊,如今知晓了他为君,我为臣,先君臣后夫妻的规矩我从小便耳濡目染

  只是,他无奈叹了口气,伸手扶我起来,却再也没有放开手,拉着我的手坐在我面前

  “因为没有把握能退亲,没有把握崔氏能与皇室联姻,所以从未对你表露心迹,怕让你为难,原本该在你入京只时便与你坦白

  只是正好那时父皇派我去巡视江南,就这样错过了,后来又有多次机会可以同你坦白,却又怕还未正式成婚怕你怨我欺骗,一气之下跑回清河,便留了私心,想着正式成婚之后,你就算后悔也已成定局……”

  “噗……”我终究是忍不住笑了起来,听他如此说,除了好笑,心中也有一丝欣喜,原来我日日所揪心的簪子,终于名正言顺了

  “你笑什么?”他以为我不信他,变得有些尴尬起来

  “殿下不用与妾解释的”我说到

  “是啊,太子殿下是不用给太子妃解释的,可是,阿媛,我是易之啊,是你的夫婿,我怕你误会,怕你怨我”,我从来不知道,一个人可以将话说得这么好听

  我起身,走向一旁的柜子,从里面拿出了那个小盒子,是那日他送我的,我打开,将那簪子拿出来,放在他手心里

  “阿媛,你什么意思?”他好像误会了什么,脸黑了下来,终于有了太子的气质,高贵而霸气

  我将那簪子拿了回来,紧握在手心里,笑着对他说,“我不怨你,还好是你,这簪子好像有了归宿”

  我的话终于逗笑了他,两人的距离不过半寸,我抬头望他,他亦低头看我,我感受到了腰间的手臂,炽热滚烫,我瞬间脸红起来,方才忙着解释,却忘了今晚是洞房之夜

  在他炽热的目光中,那个吻终于停在了我的唇上,不知多久,他才缓缓放开,若不是腰间的手臂,我早已柔软倒地

  “殿下可要先沐浴?”我试探性的问,只是话未说完便被拦腰抱起,向着那红帐中去

  不知何时衣裙早已不见,床榻之上我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便是那句“阿媛”,一遍又一遍,他喊得是如此的缠绵悱恻,婉转动听

  漫漫长夜,是属于我与他的洞房花烛夜,我原以为,只要将那内心的悸动藏在心里,让那只属于我的簪子陪着我一起,去当好一个太子妃,

  没有想到,簪子亦是他,我早已忘不掉他的模样,还好,兜兜转转,最后依旧是他

  我最终成为了大周朝的太子妃,成为宇文净修的太子妃,可我更喜欢我是易之的妻子,

  第二日,我先醒了过来,他依旧是紧紧的将我搂在怀中,好似失而复得的宝物一般,我从未想过,我所嫁之人,便是心心念念之人,

  “还疼嘛?”不知他什么时候醒的,话一开口,我脸色瞬间如火烤过一般滚烫,只是他好像并未感觉到,我怀疑他是故意想看我出糗的样子

  一切顺理成章,我嫁入了皇室,成为大周朝的崔氏太子妃,待圣上百年,不出意外,我将会成为皇后,实现传言中我贵不可言的一生

  与之前相比,我更多的是欣喜的,私心作祟,当看到易之开始,我并不觉得我是嫁给了皇权,而是嫁给了他,而他刚好是太子而已

  不知为何,苏婵终究是没有退婚,而是承认了与晋王宇文净远的婚事,如此以来,我作为太子妃,皇后将后宫之事大多交给了我,我自然以皇嫂的身份为他们筹备婚事

  只是不知,成为妯娌之后,苏婵会不会怨我,会不会怨恨我夺走本该是她的太子妃之位?

  待迎亲那日,我终于看到了她的嫁妆,比我的嫁妆整整多了半数不止,无数的流言蜚语开始流入民间,说苏婵僭越,我的嫁妆已是足够丰厚,是太子妃的规模,

  可是她如今的嫁妆分量比我要多许多,是不将我这个太子妃放在眼里,是为了报复我的抢夺之恨,我不知为何,会觉得此事很是搞笑

  苏婵的嫁妆之数,她有县主之位在身,又有继母为她准备另一份嫁妆,而她外祖,更是富甲一方的弘农杨氏,身份更是平西侯府的嫡女,如此以来,她的嫁妆之数比我多才合理

  我从未在此事上做计较,并不是因为我是崔氏女而必须有的度量,而是因为我信任她,不知为何,毫无理由的选择相信她,

  在他们成婚一年后,圣上殡天,太子继位,而我顺理成章成为了大周朝的皇后,母仪天下,

  如今的圣上与先皇不同,我与他夫妻数载,知晓他的报复,大周在诸侯争霸中并不强大,弱肉强食的自然规则终究有一日会降临在我们身上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我不愿大周的天下毁在我与圣上手中,他若要扩大疆土,我便做好他的后盾,朝堂之争,易之很信任我,凡事皆会与我相商,

  人前他为君我为臣,人后我们不过也是普通夫妻,他有报复,我便想办法为他实现,

  那日,圣上问我,如今天下动荡,苏恒不能再上战场,朝堂之中,还能有谁能担此重任

  “不如圣上让二弟挂帅吧?”

  易之明显不理解我的推荐,见他疑惑,便道“这么多年,难道圣上还没看出来嘛,二弟为了不让文武官员在您与他之间动摇太子之位,一直称病逃避”

  很显然,我的话让他大吃一惊,“你是说……”

  其实我也是在两人成婚之后,与苏婵闲聊时知晓的,她没有打算瞒我,便将这些年晋王的行为说了出来

  先皇膝下子嗣单薄,便只有太子与晋王两位,一山不能容二虎,就算圣上信任,也抵不过朝堂争论,大臣算计

  于是,晋王便在十岁那年,刻意掉入水中,从此便是身体孱弱的模样出现在世人面前,为的就是不伤兄弟情义,不动摇大周根基

  “只是,二弟从未行军打仗过,如何能挂帅?”装病一事,如今他知晓也不过是叹了口气,皇室的兄弟情,从来都由不得他们做主

  “二弟之才,就算你我也未必相比,这些年他虽藏拙,却也并未放弃自己,他的才华将来圣上必然能知道,更何况,二弟挂帅不过是为了稳定军心,

  圣上前面新得的武举状元,如今已经在军营里靠着能力当上了三品副将之职,将他做主帅副将,再派出一些老兵将军为副将监察,陪着二弟一道出征,便也不会有错”

  我的话,圣上终究听了进去,我不想让两人之间再有嫌隙,如今皇室,便只有他们两人是亲兄弟,若还要相互忌惮,圣上的心中报复便无法施展,

  内讧不适合在此时爆发,更何况,我也不想让它爆发,我与苏婵,皆有此想法,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更何况他们亦是亲兄弟

  只是我没有想到,晋王挂帅,苏婵终究也随着他一起出征,还有知春,宋怀安新娶的夫人,一起出征了,

  我亦不知道为何苏婵能做到如此信任我,将刚出生的孩儿由我扶养,我看着亦哭笑不得,怕我不让她随军出征,连夜将孩儿送来,

  第二年,宇文净远展现了他非凡的军师才能,算无遗策,苏婵陪着他一路南征北战,大周连连战胜,深得民心,苏婵的才能也在战场之上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成为这天下的军师诸葛

  而这一年,我的第二个孩儿也出生了,这些年,圣上后宫除了我,便只有一个贤贵妃一个德妃,是当年在东宫之时的太子良娣与太子良媛,

  她们性子很好相处,我从小便学习的各种争斗技能都没有机会施展,得圣上厚爱,妃妾和睦,我终究是命好了些

  入宫并非他们所愿,所以便也不想为了争宠而丢了性命和良心,自从我儿接连出生,加上苏婵之子,贤妃与德妃待他们亦如亲生

  出征第三年,宋怀安战死的消息从前线传到京城,圣上大为悲伤,这些年,宋怀安所立的战功显赫,若是能平安归来,定能被大力封赏,成为京城如平西侯府那般凭战功起家的新贵

  出征后的第五年,大周战败了所有诸侯国,成为天下最强大的国家,八方来朝,四海升平,晋王出征平乱,圣上处理朝政,是难得的一名君主,如此结局,才是合理

  苏婵归来那年,我才知道,在无数的战役中,她亏了身体,再不能生育,而知春,亦只有一子,是在战场之上出生,是个有福气的孩子

  圣上下旨,追封宋怀安为镇南将军,赐将军府,将军夫人为一品诰命,我知道,无论多少得弥补,也终究是换不回她的丈夫

  如今天下安定,四海升平,我却做起了带娃的工作,知春如当初她姑娘苏婵一般,将孩子丢给了我,还说帮忙照顾将军遗孤,我笑她这是什么比喻,她却说,她想去四处看看,如此一来,孩子不就成了遗孤了嘛

  我同意了,不过是带一个孩子,晋王之子一岁便由我带着了,如今她的孩子三岁,更方便许多,皇宫人口简单,妃嫔亦好相处,帮她们带娃还是有功夫的

  我不能做到与她们一起上战场,便是要为她们照顾孩儿,这是我这皇后该做的,我也乐在其中

  苏婵还是惦记着先皇赏赐给她的那块封地,我说地方太小,另外赐给她一处更好更大的,她却不愿,然后在某一深夜,又一次抛弃了孩儿,去往那向往许久的封地,游历江湖

  看着两个半大不大的孩子,就这样被父母抛弃,我多少是有点心疼的,可是,我不能将她们绑在京城,她们为了大周。牺牲太多,如今她们向往自由,我又如何再狠心去劝谏

  春去秋来,潮起潮落,万物更迭,时间过得很快,仔细想来,我好像嫁与圣上十数载了,当了太子妃近三年,又做了皇后十年,我的孩儿都有了三个,我亦三十岁了

  十八岁嫁入东宫,十数年来,夫妻之间从未有过猜忌,看到了大周盛世的模样,那日,双儿从宫外回来,说民间对我的传奇有了很多的解说

  都说如今皇后是名门望族崔氏嫡女,当年出生之时晴空万里,百鸟朝凤,如今确是实现了她的命格,母仪天下,贤良淑德,实为天下之表率,当年的百鸟朝凤之盛景传遍四海,都说我是天女下凡,拯救了大周

  如此传言,我亦无奈笑了笑,盛世需要女子来点缀,乱世之中,更是需要女子来认罪,若是大周不好,便说我是祸国殃民的妖女,受万世唾骂,毕竟圣上的后宫之中,并无庶出的一子半女

  我从未觉得这大周的命运是因为我而改变,我从未做过什么功绩出来,前朝有圣上圣明决断,后宫妃嫔安分守己,前线有净远与苏婵同千万将士拼死搏杀,这样的盛况,我一个后宫女子,并没有做什么

  相反,我确觉得我是坐享其成的那位,空有着贵不可言的命格,她们做出的所有功绩,在天下看来,是因为有我的传言在身,是因为这在大周,我是大周的皇后,所以天才会佑我大周,

  在我嫁与圣上的二十二年,圣上殡天,谥号为武,师兄一生都在开疆拓土,大周版图得到了最大化,这个谥号,确实是概括了他的一生,

  我儿太子继任皇位,我被尊为太后,尊养寿康宫,后来我儿相继成婚,我儿珺媛,性子与端庄之下的苏婵一般,跳脱豪爽,喜欢宋怀安之子宋季青,他如当年父亲一般,年纪轻轻便立下汗马功劳,

  只是,不知季青为何,对珺媛一向冷淡,珺媛却依旧缠着他,一路竟然跟着他到了前线去,不知珺媛干了什么,两人一回来便要我下旨赐婚

  后来才知道,从小被接到宫中扶养的宋季青,在很小的时候,便对小她两岁的安阳公主珺媛有特殊的情愫

  只是因为志在边疆,从小便立志要如当年父亲一般,为国尽忠,他怕若是向珺媛表明心迹,怕他若遭遇不测,珺媛如母亲一般痛苦终身,他不忍珺媛痛苦,便从未对她的热情做出回应

  后来二人成婚,珺媛入宫,我问她,怎么出征回来,他便同意娶你了呢?

  珺媛一笑如孩儿一般,“我为他受了伤,其实伤势不大,我为了测他心意,便让太医对他说我命不久矣,我还说让他以后不用再怕我缠着,只管去娶喜欢的女子,结果,他却说非我不娶,又说了从小便喜欢我的话”

  珺媛向来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性子,听她这般说,倒是符合她的个性,只是终究是两人相互爱恋,若不是,又该如何

  皇帝成婚了,娶的是弘农杨氏之女,温柔贤淑,最是母仪天下的典范,君行从小便被他父皇寄予厚望,如今继位,确实与他父皇一般,是位明君,不贪图美色,与皇后两人相敬如宾,后宫空悬,可我不愿意看着他们二人这般

  我常对皇帝说,“皇后是你妻子,是与你共度一生的伴侣,既然你娶她,便要好好对她,给予她你能给予的爱意,当年为你娶妻之时,便是你自己选的皇后,如今你却对她如同大臣一般,

  她在深宫之中,若没有你的喜欢,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她身后是弘农杨氏,并不是普通女子,她大可不愿意入宫为后,是你选择了皇后,如今又这般对她,又将皇后置于何地?

  其实嫁入皇家也没什么什么好的,后宫女子那么多,每日的更迭,不会有人永远十七岁,却永远有人十七岁,她若有一天,如我这般容颜老去,你又该如何对她

  我嫁入皇室,得你父皇厚爱,妯娌亲近,这是我在漫长的后宫中生存下去的动力,”

  皇帝成婚一年后,君止也成婚了,崔氏嫡女亦如我当年那般,带着家族的期望,嫁入晋王府,成为晋王妃,终究,崔氏与皇室还是捆在了一处

  总之,在我四十多的年岁,孩儿都已成婚,天下安定,百姓富足,不知道是不是命运的安排,当初本该是弘农杨氏嫁入东宫,如今却仿佛各归各位,晋王娶了清河崔氏女,皇帝娶了弘农杨氏女

  在我漫长的岁月中,陪伴着我的亲人相继离开,五年的拼杀终究将他们几人的身体掏空,在君止成婚后一年,苏婵薨逝,

  不知道那样明媚爽的少女,找到回家的路了没有,当年所说的家有没有回去,她说她不属于这个时代,若薨逝了,是不是就证明了,她已经回家了呢?

  净远在苏婵离世的第二年,也离开了,皇帝以最高规格之礼将他入葬皇陵受世人敬仰叩拜

  知春也离开了,珺媛说她走得很安详,嘴角带笑,仿佛是去寻找她的少年郎了

  我六十岁这年,在寿康宫安详离世,寿终正寝,我这一生,规矩做人,从未行差踏错,待字闺中时,做好一个女子还做的,读书习字明理,琴棋书画皆有涉猎

  后来嫁入东宫,便努力的当好这太子妃,再后来,入主椒房殿,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生儿育女,与易之相伴二十几载,无病无灾

  只是,我内心依旧有所依恋,闭上眼,仿佛看到了当年在清河郡时,与易之对弈的场景,我擅攻他擅守,每每对弈,都被师父嘲笑天生的冤家,那是多么美好的回忆呢

  我从记事起,便没有过半分的反抗,遵循命运的安排,一步一步的按照规划好的路走下去,去实现着或许是属于我的贵不可言的命格

  唯有一事,我记忆犹新,在那次的赏花宴上苏婵所说,我不和你争,你也别将我作为你的对手好不好,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女子是可以如她那般的活着,肆意洒脱,快意恩仇,

  若是有下辈子,我也希望我如苏婵那般,不再遵循这条条框框的规矩,而是不被宗族左右的自由,我可以在师兄赠我簪子的那日,可以勇敢的对他说,“易之,你娶我吧,我嫁你”

  只是我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师兄有没有等我,他还愿不愿意下辈子再遇见我,他走得那般快,我还能不能追得上……

  【净修】

  就算成婚多年,阿媛依旧觉得她德不配位,觉得她在辜负了百姓的夸赞和她从小背负的命格,

  可是她从来不知道,她是多么传奇的女子,在我心中,她亦与神人一般无二,

  成太子妃后,朝堂不稳,父皇猜忌,她出计劝我收敛锋芒,

  后我初继任皇位,朝堂争论不休,在我与二弟谁才是正统中乱我思绪,阿媛便为我出谋,化解大臣的刁难

  我继位多年,天下争霸,我承认我不是一个安于现状,坐享其成的皇帝,我有野心,有报负,我想让天下一统,让百姓安稳,我要让这四分五裂的天下重享太平,

  阿媛是那般聪慧,她从来不是我的附属,她有她的主意,每每她说朝堂之事她一个后宫女子不好干预,可是,若不听她的意见,我终究是不安心

  她的才能,配得上她那贵不可言的命格,她为天下而谋,为百姓而算,就算身在后宫,亦心在天下

  她为我安抚旧臣,笼络人心,为皇室与世家搭桥牵线,在净远出征之时,解决粮草,让战士们无后顾之忧,南征北战

  在她为皇后的这些年,各大世家大族纷纷迁来大周,迁入京城,阿媛作为崔氏嫡女,崔氏是所有世家大族中数一数二的家族,阿媛又利用着她那出生之时的命格,将世家与皇室命运捆绑

  虽说我为帝,但,几乎大小之事,尽数都有听阿媛的意见,她不偏不倚,进退得当,很得朝堂大臣的心,

  江南洪涝时,净远与王妃在外征战,朝堂皇族便再无一人,是阿媛站了出来,带着禁卫军与崔氏带来的两千精兵南下抗洪,与百姓一起,将那难关抗了过去

  再后来,南蛮叛乱,骚扰百姓,是刚出月子的阿媛带领军队亲自坐镇,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平南蛮之乱

  每每春耕之时,亦是阿媛换上布衣,与百姓一道春耕播种,而在京城,阿媛将自己嫁妆尽数捐出,为孩童设立免费学堂,为流浪百姓设立粥棚

  灾难之年,她亦与百姓一体,带头缩衣减食,联合朝中大臣和世家大族,劝谏他们捐款抗震救灾

  她的名声,早已越过了我,可是,我从来不介意,毕竟,从认识她的那一日开始,便知道了她不是普通女子,她的命格绝也不会是一句戏言那么简单

  我终究是不能兑现相守一生的承诺了,只是留她一人在这权利之巅,我不忍心,她一个女子,太子年幼,若朝堂动荡,她又该如何去抗衡呢?

  若是还有来世,我们都生在普通人家,我不是太子,你也不是崔氏嫡女,只做一对平凡夫妻,那便好了

  【苏婵】

  我一觉醒来就懵了,这是哪?我从来没想到,穿越的这种狗血戏码会发生在我身上,做梦,一定是做梦

  伺候我的贴身丫鬟总说,我昏迷过后,变得不一样了,笑话,不是一个时代的人,变化能不大嘛,但是我不能说啊,毕竟我占的是她家姑娘的身体

  要不是原先就是做古代礼仪研究的,可能早就被发现了,以前每每放松之时,也会看一些穿越剧,看一个现代女子如何在古代混得风生水起,多少是有点夸张的成分的

  毕竟在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生活方式的时代背景下,能正常生活已经很不容易了,还要时刻担心自己的脑袋下一秒会不会落地

  知春老是让我去参加什么赏花宴,品茶会,我怎么可能去嘛,琴棋书画会的是原来的平西侯府嫡女,而我,对于这种一窍不通,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这一年来,我减少出府

  知春说我便变了,变得更喜欢看书,也更加成熟稳重了,其实也不是我喜欢看,但是总是要在这生活下去,更何况还是平西侯府的姑娘,身份不低,若是什么都不懂,怕惹来灾祸

  在这样一个时代下,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背景下,龙椅之上掌握着生杀大权,一不小心可能就要人头落地,虽说这身体不是自己的,但是疼痛是啊,更何况,我也不想让人抓住侯府的把柄,说堂堂平西侯府的姑娘,竟然这样不识礼数

  我那便宜父亲班师了,还有三个帅气的弟弟,十六七岁的年纪,已经经历了不知多少战争,看着就很酷,因为我变化很大,父亲对我更好了

  我以为和小说里剧情一样,父亲会为了巩固侯府的地位全然不顾我的感受,让我与世家子弟联姻,但是,这剧情好像不一样啊

  圣上给我赐婚了,还是太子,一不小心成为了这个时代权力巅峰的二把手,只要等皇帝老头一死,我就是这天下尊贵的皇后,这样一想,好像也没什么不好哈

  但是父亲说,没有感情的婚姻很难维持下去,他和我母亲,就是原身体的母亲,就是因为没有感情,凭着一旨婚书成婚,便是不幸的婚姻

  嗯,父亲说得有道理,父亲还说,太子东宫里还有一个太子良娣一个太子良媛,作为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让我去与一群女子争宠,我做不到,虽然看那太子温温和和,容貌俊朗,但是,终归不是我一个人的

  于是,我动用了我在这个时代所学到的知识去退婚,毕竟抗旨是满门抄斩的罪名,我这个父亲还有这个后母对我还是很不错的,

  还有十岁的妹妹,三个弟弟,每天一口一个姐姐的喊着,我怎么好让她们因为我而人头落地,所以,不能明着退婚,就算要退婚,也不能是侯府提,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出一个比我更适合的女子,从身份地位才华上,都比我更适合当这个太子妃,让圣上不得不放弃我,而另立太子妃

  谁呢?京城之内,还有谁比我更合适?有很多的名门望族,但是,比我好看的没我身份贵重,比我身份贵重的没我家有权

  比来比去,整个京城,竟然找不出一个来,那么还能怎么办呢?既然京城贵族不行,那就从世家找吧,像弘农杨氏那样的的百年望族,

  终于在三四家的比较中,我的目标是崔氏,清河崔氏,一个与弘农杨氏地位相当的百年望族,更完美的是,这崔氏刚好有一个女子,崔锦,听闻此女子天下无双,聪慧至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作为清河崔氏长房嫡女,她的地位和身份都比我更合适,于是,我让知春找人带了一封信但清河郡。

  但是,没有想到,书信还没到清河郡,崔氏便来了京城,怎么会有这么巧的事情?是碰巧还是有人在暗中协助?

  当然,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的,我与传言中的这个崔锦终于见面了,端庄,温柔,娴静,落落大方,一切美好的形容词放在她身上依旧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果然,世家大族培养出来的女子就是不一样哈,她太好了,好到我觉得有点对不住她,但是在那日与她小叙后,我就打消了这样的顾虑,我将我的小心思托盘而出,但是,她只说一句,若不是她愿意,没人可以逼迫她

  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她代替了我,成为了大周朝的太子妃,她的确比我更合适,她的完美让我相信她能在沉浮的后宫中活得很好

  婚事退了,我又一次成为了京城的谈资,我的八字克太子,多惨啊,要是成婚,太子出什么事,我估计得是千古罪人,但是还好,婚事退了就行

  不知道是不是圣上的愧疚,他给了我给长安县主的封号,还有一块肥沃的封地,这时代也有一点好处,这不,一不小心,就成为了富足的地主

  按照正常逻辑,我会在成婚之后,与夫婿一起去封地,从此过上没羞没臊的日子,想想美好的日子就在前方,就有些激动

  但是,作为平西侯府嫡女,我的父亲是掌握着大周一半的兵权,我的外祖是弘农杨氏家主,我还是圣上亲封的长安县主

  有时候,地位太高,也不是什么好事,在我幻想着我在封地的美好生活时,这个皇帝老头又给我赐婚了,还是他的儿子,不过不是太子了,是身体孱弱的晋王

  这,这都叫什么事,我来到这个时代后,见过这个晋王一次,虽然是容貌俊朗,但是这身体也太弱了这,一天到晚用汤药吊着,这都不知道哪天就一命呼呼了

  不过还好,父亲依旧让我做主,嫁与不嫁都行,这样好的家庭,我可不能因为我婚事让父亲母亲们受苦,不过,就在这时,我这个外祖家来信了,

  我以为外祖父会因为权贵或者什么让我成婚,没想到,外祖父却将其中利害,晋王为人写得一清二楚,连退婚的借口都给我找好了,

  这身体的女主,怎么这么好命,父亲母亲开明,外祖一家也随我心意,不会因为地位和身份强迫我去低头成婚,相比于其他家庭,我不知要幸福多少

  嗯,这次的婚事要难退很多,因为,圣上明摆着就是想让兵权归皇室,不再因为世家而轻易退婚,

  秉承着打不过就加入的原则,我私下去打听了这个晋王私生活,若是他为人可以,那么嫁也就嫁了,看他那模样,熬个一两年,他一死,我当个寡妇,那时有身份有地位,顶着晋王妃的尊号,一个人生活,想想也挺好的

  只是,这怎么不一样,这个晋王不太一样,他明显没有表现的那么简单,难道……

  我成婚了,一下子,侯府嫡女不嫁太子嫁晋王的消息遍及京城,但是,这不影响我的心情啊,毕竟,我的嫁妆……也太多了

  按照宫里的规矩,给我这个县主一份厚厚的嫁妆外,我这个继母的母家亦给了我一份不错的添妆,然后按照平西侯府嫡女的规模,又得了一份外人眼红的嫁妆

  除此之外,还有一份更丰厚的,外祖派人从华阴送了一份嫁妆过来,从城门到侯府长长的一段路中,蜿蜒盘旋,络绎不绝的嫁妆陆陆续续的送到了侯府

  太子妃崔氏的嫁妆亦比当年的皇后整整多出了一半,太子妃出嫁时,风光的场景依旧在京城传来开

  当我看到我的嫁妆时,不禁感慨,这比崔氏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一个晋王妃,嫁妆比太子妃还丰厚很多,会不会被圣上责备呢?

  父亲只道“你原本就是太子妃,是圣上对不起你,有所僭越也无不妥,他不会因为此等小事怪罪于你”

  瞧瞧,一不小心穿越,还得了这么一个高贵的身份,也不得不说,我有点命好了

  婚后的王爷对我很好,王府从无侍妾,在第二年末,我儿出生,我在这个时代终于有了一丝的归属感

  知春对我太好了,好到我跟她说过我的故事,我说我不是她的姑娘,但她依旧待我如王府那般,一心为我

  我不知如何对她,我是个现代人,我无法将她视做我的丫鬟和奴隶,她应该是独立的客体,有属于她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围着我转,

  终于,我与王爷看上了一个今年科举出身的武举,他与王爷一见如故,常来府中做客,我清楚他的为人,我曾问过知春想嫁与什么样的人,知春说一切由我做主

  这样好的知春我怎么忍心让她嫁去太远,于是私自决定,将知春许给了他,宋怀安也很争气,一路从士兵做到了从三品副将的位分,很难得的是,他对知春很好,

  后来我与王爷一同出征,宋怀安作为副将,我与宋怀安走,知春又如何肯待在京城,于是与我们一起去了环境恶劣的北境,在到北境之后才一个,知春已经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我在现代时,便对兵书很是喜欢,到侯府后,更知晓了乱世之中不可安宁太久的道理,于是更是一心专研兵法,王爷从未吝啬,耐心的将此生所学尽数教给我

  王爷藏拙多年,如今挂帅,他显露出了他非凡的能力,这些年里,战胜了所有,成为人人称颂的战神

  可是,功高盖主的舆论开始流传,王爷与圣上虽不是一母同胞,却也是亲兄弟,自然不想因为舆论而反目成仇,所以班师回朝后不久,陪了我儿一段时间,便向圣上辞了官,开始像知春那般游历江湖

  崔锦很好,作为大周朝的皇后,她做到了母仪天下的尊贵,父亲年老,母亲已逝,王爷更无亲长,只有圣上皇后二人,我与王爷将孩子交给皇后扶养,

  皇后常常来信吐槽,说我儿调皮,将来定也是要上阵杀敌的,还说知春孩儿很是懂事,不过也是口口声声说要和父亲一样,成为大周朝的将军

  我与王爷走了很多的地方,到了封地,果真是十分富足安定,又到了华阴看望外祖,只是就算走了那么多地方,也还有没有与知春碰过面

  我是后来才听王爷说的,那时为让圣上退婚,是他将书信传到了清河,让崔氏女入京

  王爷说其实我们很早的时候就见过面的,那时的我风光无限,是平西侯府嫡女,京城有名的霸王,只要看不惯的事情都会出手,看不惯的人便是一巴掌过去,不管地位高低

  就这样,少年时的欢喜悄悄埋下,

  我与王爷说了我的故事,也说他喜欢的从来都不是我,我不过是占了她的身体罢了

  王爷说或许刚开始是的,不过后来我们一起出征,一起出生入死,多少次的生死离别,他喜欢的早已不仅仅是容貌,

  我不知道我在这个时代生活的点点滴滴究竟是现实还是梦境,会不会因为一觉醒来一切都化为虚无,

  只是,这里发生的一切,却足以让我回忆一生,若有一天,这具身体里的灵魂唤醒,我是该对她说一声抱歉,占用了她那么久是身体,只是不知道她会不会原谅不请自来的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5-2-27 23: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路过的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17 22:49 , Processed in 0.1081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