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4|回复: 1

古人如何制造青铜器?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4-4 07: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铜,古称“金”或“吉金”,是红铜与锡、镍、铅、磷等化学元素的合金,这种合金是世界冶金史上最早的合金,历经几千年的化学反应,会在表面形成一层青灰色的锈,所以,今人也称其为“青铜”。



图:现存最大、最重的青铜器 司母戊方鼎
青铜器是以青铜为基本原料加工制成的器皿和用具,它不是普通人可以拥有的,而是作为一种权利和地位的象征、一种记事耀功的礼器流传于世的,因此,历史学家也将大量使用青铜工具及青铜礼器的时期称之为“青铜时代”。保守估计,这一时期从夏商周三代而起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是青铜器产生、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时期。青铜器以其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向人们揭示了先秦时期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源流,因此被历史学家们誉为“一部活生生的史书”。
既然青铜器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那么,古人是如何制造出青铜器的呢?
不论是作为工具,还是作为礼器,青铜器首先在原料上就具有不可替代的优越性。自然界存在着大量天然的纯铜快,因此,铜成为了人类最早认识的金属之一,但红铜的硬度低,不适于制作生产工具,所以,在生产中发挥的作用不大。后来,人们发现了锡矿石,并学会了提炼锡的技术,在此基础上,人们又认识到,添加了锡的铜比纯铜的硬度大。
经现代科学测定,红铜的硬度为布林氏硬计的35度,加锡5%,其硬度就提高为68度,加锡10%,其硬度会进一步提高为88度,如果经过锤炼,其硬度可继续提高。而中国的古人们,早已准确地掌握了青铜的铅锡比例,可根据铸造期望的不同,按不同比例配比锡铅,《周礼·考工记》中就明确记载了制作不同用具的不同合金比例:“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一般来说,加锡越多,铸好的青铜器就越硬,但同时青铜也会变得更脆。
此外,青铜溶液流动性极好,凝固时收缩率也很小,所以,青铜能够铸造出一些细部十分精巧的器物。青铜的化学性能也比较稳定,具有耐腐蚀的特点,可长期保存,而且熔点较低,熔化时不需要很高的温度,所以,青铜器用坏了以后,可以回炉重铸。这就为青铜器的铸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人们只需要按照既定的合金比例配比青铜溶液,将其倒入事先做好的模范中,待其凝固,再把青铜器从模范中取出即可,正因为如此,我国各地出土的古代青铜器的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图:青铜簋
中国的青铜器时代,始于夏代晚期,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和工艺水平上,较铜石并用时代都有了重大突破和发展。这时,小件的实体器工具和兵器仍用简单的单扇范畴成型,而像铜爵这类青铜空体器的制作,往往还需要用到内范,从模范上的铸痕可以观察到,当时的人们已经采用多合范铸造方法了。
商代早期和中期,是青铜器趋于成熟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以酒器为主的礼器体制初步建立,兵器种类增多,器表普遍饰以兽面纹样,构图渐趋繁密,线条峻深劲利。分铸技术的应用已较娴熟,制范、合范技术相当进步,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黄河、长江的中游地区多有发现,奠定了青铜艺术鼎盛的基础。
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艺术辉煌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人们采用浮雕和平雕相结合的方法,使精美绝伦的纹饰布满器身。运用夸张、象征的手法表现动物神怪的兽面纹空前发达,既壮严神秘又富有生气。用于纪事的铭文在商末出现,并延续至西周,使铸记长篇铭文成为西周青铜礼器的重要特点。周初,礼器的使用沿袭商制,出现了向重食体制转变的端倪。
西周中晚期的青铜器形成重食的系统,列鼎制度、编钟制度和赐命作器之习已然形成。这一时期,新器型层出不穷,端庄厚重,纹饰多为动物变形,或流转舒畅,或朴质简率。作器铸铭开始盛行,含有长篇铭文的重器开始多见。春秋早期,青铜器的形制和纹饰延续了西周中晚期的风格,各诸侯国普遍建立起青铜铸造业,但各国的技术水平参差不一,只有大国之器仍然精严。因为这些变化,西周中晚期至春秋早期被称为青铜器的“转变期”。



图:青铜兽面纹爵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青铜艺术的发展再次出现了高潮。列国青铜器均趋向成熟,区域特征明显,北方晋秦、东方齐鲁、南方荆楚的青铜艺术交相辉映。器物的生活实用性质加强,礼器的功用逐渐消失,以龙为主题的纹饰细密繁缛,人物活动的画像创造性地作为主纹出现在青铜器上。失蜡法和印模块范拼合法产生,镶嵌工艺绚丽多姿,铭文字体亦注重美化。战国晚期,青铜艺术开始趋于朴素平实,至秦汉时期走向衰落。
根据用途的不同,青铜器主要分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和兵器五大类,其中,酒器、食器的器型较多,包括爵、角、壶、卣、觥、彝、豆、鼎、甗、簋、敦、鬲等十余种。此外,青铜器的纹饰,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趋于繁复,早期的乳钉纹、云雷纹和勾连雷纹出现重复组合的现象,与此同时,夔纹、龙纹、蟠螭纹、鸟纹、蝉纹、蚕纹、象纹、鱼纹、龟纹、贝纹等动物纹成为纹饰的主流。在动物纹饰中,夔纹、龙纹、蟠螭纹是最典型的三种。传说中,夔是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图案多以“一角、一足、口张开、尾上卷”的形式呈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夔纹也渐渐形成几何图形的形式,作为器物上的主要纹饰。蟠螭纹,形似夔纹,张口,卷尾,大多以蟠屈的小蛇组合构成较为繁复的图形。《说文解字》中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青铜器纹饰中的龙多以屈曲形态出现,图案多为几条龙相互盘绕,头在中间分出双身。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纹的出现,表明民族意识的觉醒。



图:云雷纹图案



图:蟠螭纹图案
我国的青铜时代,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一方面,青铜工具的锐利程度远胜于石器,青铜制造的农具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随之出现了拥有众多人口的都邑。在这些都邑中,人们建造巨大宫殿,修造大型王陵,构筑起城垣与壕沟之类的防御设施,在都邑与各地之间又有马车与舟船等交通工具相连结。另一方面,契刻于青铜器上的铭文,在记录日常生活的同时,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也逐渐发展起来。青铜器创造的灿烂的青铜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独特地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25-2-28 23: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很好,非常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7 12:44 , Processed in 0.0943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