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2|回复: 0

青花瓷:色白花青 传世之美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18 2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公元1620年,忽必烈依托富饶的汉地,定都北京,自立为帝。取《易经》里“大哉乾元”之句,立国号大元。
元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时代,少数民族的血液给中原大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交流与融合,也激发了非凡的艺术灵感,其中最为闪耀的艺术结晶,莫过于——青花瓷。


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中国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南北对峙、多个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也给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在政权稳定后,元政府大力提倡手工业发展,改善工匠待遇,免除一切差役,促进了瓷器的生产和流通。
元代制瓷工业在我国制瓷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景德镇窑、钧窑、磁州窑、龙泉窑等主要窑口,在前朝的基础上不仅继续生产传统品种,而且制作工艺更加成熟,烧造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是景德镇,熟练掌握了釉下彩瓷工艺,成功烧制出元青花、釉里红等品种。


景德镇古称“昌南”,这里的陶瓷烧造、贸易活动延续了1000多年,据说英文china一词,就是从这里得来。景德镇的工匠拥有长期累积的制瓷经验,可谓高手云集,外加优质瓷土(麻苍土、高岭土)储量充足,利于规模化生产。再加上元代少数民族鲜活奔放的情感基调,这一切共同催生出青花瓷这一株夺人眼球的奇花。一改宋瓷以釉色著称的面貌,这份中国南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至今依然震撼人心、激荡胸怀。



元青花云龙纹梅瓶,通高43.7厘米,最大腹径28.4厘米,细颈丰肩, 肩以下渐敛,圈足。瓶身白地青花,青翠夺目,腹部绘如意云龙纹,身姿飘逸,威武雄壮,无论用料还是纹饰,都尽显皇家风范。

将土加水,巧手塑形,以木生火,高温玻化——瓷器,曾是中国人独有的创造。元青花的制作则更为特别,白色素胎点上淡黑色的颜料,再覆盖上一层轻薄的透明釉,将色彩埋藏在釉下,再推入窑中,经过摄氏1200度左右的高温焙烧,淡黑色的颜料则变成幽亮的蓝色花纹,含蓄沉静,历久弥坚。


很多人都认为青花是典型的中国式样,却不知道它其实是各种外来元素杂糅催生的。白色的胎底来自中原传统瓷器审美艺术,浓烈的纹饰映照草原民族热情奔放的内心,而那神秘的蓝色,来自当时波斯独有的钴料——苏麻离青。当这些相差甚远的物品共同走进景德镇时,一种白地蓝花,古朴幽蓝、雅俗共赏,突破单一釉色的局限,既沉静又鲜亮的艺术风格,突然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它一出生便是完美的,是惊心动魄的,它不仅给元这一时代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更给全世界带来了「CHINA——瓷」的名片。500年前,作为第一支登陆中国的欧洲船队,葡萄牙人即刻便购买了大量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到海外销售。16-18世纪,共有三亿多件中国瓷器在欧洲登陆,它的销售,遍及全世界三分之二的大陆,西方人惊叹中国瓷器无与伦比的美丽,迅速接纳了独特又优雅的瓷文化。大英博物馆的研究员霍吉淑曾说过:“青花瓷,是世界上第一种全球化的产品,与可口可乐、牛仔裤之类相比,青花瓷更早进入全世界的视野。”



后世明清几百年间,人们对青花瓷的热情从未消减,青花瓷的制作也从未停息,但是很可惜,随着清代最后的进口钴料使用殆尽,人们再也制作不出最为纯正的天青色了。据传,这种名叫“苏麻离青”的青料于明宣德后绝迹,少数余量在清代先后用尽,至今没能确认原料成分,所以很难复原。
同时,制作元青花瓷胎使用的是景德镇附近麻仓山独产的麻仓土,这种土烧成后晶莹冰透,温润柔和,摸起来略感滑润,和普通高岭土烧后质感区别很大。明万历年后,麻仓土枯竭,青花瓷高洁的神态再难复制;而且,如今江西景德镇地区根据环保和封山育林的林业政策,改柴窑为电窑,窑火的熄灭让如今的青花瓷再难同古瓷相比,我们只能透过展柜,瞻仰元青花绝妙的风姿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09:55 , Processed in 0.10892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