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6|回复: 0

崇礼复古的宋代仿古玉

[复制链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3-3-15 15: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仿古玉器是宋代玉器中一种性质比较特殊的门类,其制作性质和使用功能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对后代乃至现今仿古玉器的制作有很大影响。
在抑武崇文的宋代,复古既是朝廷维持礼制的需要,也是文人雅士寄托情怀与理想的源头。历代皇室都有收集鼎彝礼器的传统,宋徽宗命王黼编纂有《宣和博古图》,收录了大量宫廷收藏古器物。



宋 鸠车纹佩 宋代玉器艺术馆藏

白玉质地,通身受沁呈褚色。扁平状,双面雕刻鸠鸟。鸠车是古代的一种儿童玩具,在晋代文献中已有记载。此处鸠鸟一大二小,下部饰一车轮。《博古图》注:“汉鸠车、六朝鸠车,二器状斑鸠形,置两轮间,轮行则鸠从之,为儿童戏”。此器受沁较重,整体呈褚红色,部分纹饰模糊,应是宋人仿古玉器。



《宣和博古图》中的鸠车形象

宫廷集古,上行下效,博学的士大夫们也竞相收购各类古物,对前朝文物做了较为详细的著录、研究和考订。画家李公麟绘有《考古图》,是最早为古物绘图的专书,现已失佚,但内容被收录于吕大临的《考古图》中,其中有“玉甲带钩”“琱玉蟠螭”等具有明显战汉风格的玉器。



宋 螭纹韘形佩 宋代玉器艺术馆藏

白玉受沁,局部褚黄色。韘形珮,一侧螭龙穿过中孔,气势威严。五官刻画细致,角细而长,颈部饰圈纹,肩生带状飘翼,长尾曲卷。背面螭龙水滴眼,勺耳,形象呆萌,身体蜿蜒起伏,占据韘体的一半。该器的纹饰、型制尚带有明显的汉代特征,然线条和浮雕工艺与之有别,应为宋仿汉作品。



《考古图》中的“琱玉蟠螭”

在厚古的社会环境下,金石学发展迅速,仿古玉应运而生。当时的仿古玉主要可分为几大类型:一类是属于礼器性质的琮、璧等,往往参照《周礼》等典籍的记载制作。



宋 青玉兽面纹琮 天津博物馆藏

青玉,局部有褐色沁。呈方柱形状,高大厚重,内圆外方。用浮雕及阴线刻技法,琢制兽面纹。造型规整,雕琢精细,是典型的宋代仿古玉作品。
第二类为陈设器具,如鼎、尊、觥等它们中部分仍带有一定的礼器功能,用玉宗庙的祭祀,还有一些如炉、卮等可用于文房清玩。



宋 白玉云纹卮 天津博物馆藏

形制取自战汉玉卮,环形出尾柄,是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技法。



宋 兽面纹玉卣 安徽南宋朱晞颜墓出土

此件玉卣形制奇特,纹样复杂,通体雕琢,主题纹饰可分为上下两区。形体小中见大,构图十分严谨,是一件设计奇巧、制作高超的玉器珍玩。
第三类为服饰或佩饰等,如带钩、翁仲、玉胜等,这类玉器不仅在前朝流行,到了宋代仍有一定的实用功能,部分文人雅士还将其作为日常佩饰来使用。



宋 螭纹兽首带钩 故宫博物院藏



宋 白玉老人 天津博物馆藏

第四类是为收藏把玩而制作,在宋代往往不具备实用功能,如玉剑饰、韘形珮乃至宜子孙璧等等。



宋 青玉兽面纹琮 天津博物馆藏



宋 黄玉龙纹韘形珮 宋代玉器艺术馆藏

黄玉,带褚色玉皮,通体受沁,玉表有沙状坑点。顶部镂雕夔龙,站立回首,张牙咧嘴。右侧利用玉皮巧雕一条行走的螭龙,龙形具汉代风格。玉韘主体雕刻云气纹,左侧边缘突出一根立柱,有贯穿孔,似为插销连接之用。韘形珮主要流行于汉代,此器玉质、沁色和纹饰等特征与汉代略有区别,却不失古意,为典型的宋代仿古玉。



宋 白玉双螭宜子孙珮 天津博物馆藏

白玉质,纯净温润。出廓部雕童子骑羊,下连透空璧,孔上下镂刻篆书“宜子孙”三字,两侧镂雕对称双螭。此璧构思巧妙,系模仿东汉透雕吉语出廓璧,是一件典型宋代仿古玉。



宋 白玉双雁纹饰剑璏 宋代玉器艺术馆藏

白玉质地,通体受沁呈红色。剑璏上雕琢一对玉雁,尖喙,点眼,相对而望,身体隐于波涛之中。璏是流行于汉代的剑饰,为剑鞘上的装饰玉,供穿系与腰带联接。剑饰上以鸿雁纹装饰殊为少见,鸿雁是宋代常见题材,有守约和爱情之意,此处鸿雁顾盼生辉,饱含爱意。
宋代的仿古玉主要是仿战汉时期,也有商周和更早的器型,但造型纹饰和工艺上,并不完全照搬照抄。与原件相比,宋代仿古玉的造型结构往往更复杂,雕琢也更圆润、精细。除了仿东周两汉时期玉器纹饰的谷纹、蒲纹、卷云纹、螭纹外,还有仿商周青铜器纹饰的兽面纹、龙纹、回纹等。



宋 琮形勒 宋代玉器艺术馆藏

白玉质地,通体受沁。周身浮雕S形勾云纹,整体分六节,部分云纹上有阴刻绳索纹。器中部开大孔,内壁光滑。此类玉勒常见于战汉时期,但该器S形勾云纹与战汉云纹略有不同,纹饰和轮廓边角圆润,具有宋代仿古玉特点。
螭纹与瑞兽是宋代仿古中常见的题材。宋代螭纹虽为仿古之作,却富有自身的时代特征,造型虽比汉代纤弱,却比后世元明清各代的螭纹来得强壮有力。



宋 双螭纹璧 宋代玉器艺术馆藏

青玉受沁,局部呈褚红色。正面高浮雕大小双螭,眼、鼻、口均集中于头部前端,耳朵卷起,毛发后飘,两前足高举,整体呈首尾追逐状。背面以密集的阴线刻画江水螭龙,躯干更显粗壮浑厚,倒海翻江,气势磅礴。



宋 螭纹佩 宋代玉器艺术馆藏

白玉质地。浮雕,双面做工。正面双螭一大一小,首尾相接,螭龙的眼、鼻、口集中于头部前半部分。阴刻眉毛,卷云纹耳,脑后毛发飘扬,双肩呈“人字形”,高高耸起。螭龙四肢蜷缩,脊背上以短线分节,尾分叉后卷。背部纹饰基本相似,仅角度不同,在四角各有一对可供缝缀的隧孔。
宋代玉匠的思想和审美观必然带有宋代整体的时代风格,即使如式碾琢,也与其所追摹的前朝玉器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宋代玉匠对古玉形制的一种继承,是结合了两个时代风格的艺术,是宋代儒学家和史学家的学术观念的反映。所以仿古玉得到大的发展,是宋代历史发展与文化创新的一种折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14:53 , Processed in 0.0988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