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2|回复: 0

堂皇——明清单色釉暨宫廷御瓷珍玩 (三)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1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10
发表于 2023-1-31 19: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雍正 松石绿釉捧盒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本品鼓圆形,器型圆润饱满,子母口套合,相扣严丝合缝,圆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外施松石绿釉,釉色均匀纯粹,青绿欲滴。内施透明白釉,釉面素洁莹润,宁静怡人,彰显了雍正御窑瓷器烧制技术的高度成熟。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字体工整隽秀,为标准雍正官窑款识。
雍正一朝,单色釉瓷器的烧制达到历史的最高峰,新品种、新器型层出不穷。松石绿釉为雍正御窑新创,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经低温烧造而成,呈色淡绿至深绿不等,色深者似绿松石色泽,故以“松石绿”命名,为宫廷用器中的高贵色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清乾隆松石绿釉盘,清宫旧配木盒上刻有“磁胎洋彩翡翠果盘”之品名。由此可知此类松石绿釉即为唐英《陶成纪事碑记》、《清宫内务府活计档》、《清宫陈设档》等文献中所载之“翡翠釉”。《陶成纪事碑记》中记“翡翠釉,仿内发素翠、青点、金点三种”,本品当属仿内发素翠之列。
捧盒因其无系、无钮,形体较大,移动只能以手捧之而得名。雍正御窑瓷质捧盒存世较少,单色釉作品更是少之又少。检索各大公私收藏,可知此式捧盒除松石绿釉外,尚见故宫博物院藏白釉品种存世,其尺寸略小,不若本品浑圆大气。而相同釉色的盖盒,目前仅见伦敦大维德基金会藏有一例,其造型,釉色、落款方式与本品极似,但尺寸仅12.7公分,属印盒、香盒之类。更值得关注的是,本品还有着显赫的递藏记录,其原为瑞士著名收藏家玫茵堂旧藏。众所周知,玫茵堂是海外极负盛名的中国陶瓷收藏家,其所藏中国古代瓷器,多为同类器中的佼佼者。本品作为玫茵堂所藏精品之一,存世甚罕,今呈现于拍场,实当珍视。


清乾隆 柠檬黄釉小盘一对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本品敛口弧腹,造型小巧,内外壁通施柠檬黄釉,色泽娇艳。盘底施滋润白釉,底心书乾隆御窑款识。据《清档》载,乾隆皇帝曾下旨命唐英烧造“洋黄三寸碟、洋黄里外收小三寸碟”,即为本品,且为成对流传,品质精良,颇为难得。


清雍正 柠檬黄釉折腰小盘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本品折腰敞口,轻盈秀巧,内外壁满施柠檬黄釉,纯净娇嫩,明丽夺目,形色相配,相得益彰。盘底双圈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其款识字体清秀工整,神韵雅致俱存。
柠檬黄釉是以锑为主要呈色剂的低温色釉,其与传统黄釉相比,呈色更加明丽,釉质更加柔和,因其颜色与柠檬色泽相似,故有“柠檬黄”之称。早在康熙时期,内务府珐琅作已将此种釉色作为珐琅彩瓷器的彩料和色地装饰使用。雍正朝,柠檬黄逐步发展成为颜色釉的一个独立品种,时人称之为“西洋黄”、“洋黄”。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撰《陶成纪事碑记》所载“岁例供御”的五十七种瓷器彩、釉,其中“西洋黄色器皿”所指便是柠檬黄釉之品。
传世所见雍正朝柠檬黄釉瓷以小品居多,皆是品质卓绝,质量上乘。本品即为一例,可谓掌中之物,甚适于心,且为成对出现,甚是难得一见。


明永乐 龙泉官窑青釉内暗刻折枝花卉纹外菊瓣大碗
本品敛口深腹,碗型端庄,内外壁均施青釉,釉层厚腴温润,釉色碧翠怡人,如春冰初融,又似美玉琢成。碗外壁饰双层菊瓣,近口沿处饰卷草纹一周。碗心饰折枝琵琶纹,内壁雕琢各式折枝花卉,整器纹饰布局疏密有致,刀法大气流畅。碗底涩圈一周,为龙泉窑之工艺特征,露胎处可见胎体坚实。胎釉相接处刮削规整,透露出其不凡的档次。
龙泉古属浙江处州,窑火千年,久负盛名。明初龙泉窑深得宫廷赏识,根据《大明会典》中关于“陶器”一条的记载,可知饶州景德镇窑与处州龙泉窑均为内廷烧制御瓷。通过传世实物及考古发掘成果均可发现,两处窑厂在明初之时多有相同造型、相同纹饰的作品,唯龙泉窑以剔刻表现纹饰,景德镇窑则施以青花。这些作品是两处窑厂在明早期同时为宫廷烧造御瓷的明确证据。本品即属此类作品,故宫博物院藏有造型、纹饰完全相同的景德镇窑作品,二者可互为印证。


清雍正 青釉螭耳炉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本品撇口,深弧腹,及底内收,腹部置对称双螭耳,下承外撇式高圈足。通体施青釉,釉面肥厚润泽,釉色青翠,腴腴凝然有玉质感,颇具龙泉青釉韵致。底足露胎处可见胎体坚白细腻,外底心以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双行六字楷书款,为标准雍正官窑款识。
雍正以前的青釉瓷器,由于受技术的限制,很难使得同一品种的釉色达到一致。雍正时期,景德镇青釉瓷器的生产,无论是胎釉配方,还是烧制技术的掌握,均达到了历史上最为成熟的阶段,使得同类品种的釉色能够保持高度一致。此外,雍正皇帝雅好慕古,当政期间常亲自过问御用瓷器的制作情况,尤其对色釉仿古瓷的烧制格外重视。年希尧和唐英于景德镇督陶期间,奉雍正之命进行了大规模的研发工作,期间大量高品质的单色釉瓷器应运而生。据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载,雍正朝仿古创新的各种高低温颜色釉罗列有数十条之多,足见雍正皇帝对单色釉瓷器之喜爱。
本品作为雍正御窑所制众多单色釉瓷作之一,根据所施青釉判断,极有可能为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仿龙泉釉”之属。但值得关注的是,在传世所见龙泉青釉瓷器中,不见有相同造型瓷炉存世。由此推测,本品之制应由青铜簋式炉化裁而来,结合青翠欲滴的仿龙泉青釉,将质地厚重的铜簋缩制为胎体轻盈,造型隽秀的瓷炉,呈现出单色釉瓷器素雅匀净的韵致,实得文人雅致淡然旨趣。这也充分体现了景德镇御窑在受命烧制仿古瓷过程中的良苦用心,也从侧面反映了雍正皇帝独特的审美志趣。
本品造型古雅质朴,胎釉俱佳,深得雍正御窑仿龙泉青釉之精髓,亦颇为贴合清末寂园叟《陶雅》中“雍正仿龙泉,皆无纹,制好而款精”的赞誉。


清雍正 青釉小盘一对
“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雍正本朝
本品盘形简洁小巧,内外壁通施青釉,釉质青润厚腴,清淡素雅,颇合雍正皇帝审美情趣。足底双方框内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雍正皇帝对宋瓷的推崇和理解超越前人,于追慕宋瓷方面亦是成就显赫。雍正十三年(1735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中就有多条关于仿制宋瓷釉色的记载,其中仿龙泉釉亦位列其中。碑文记载“仿龙泉釉,有浅、深二种。”宋代龙泉青釉,依釉色可分为梅子青、东青、粉青等,其中梅子青色最深,东青次之,粉青最浅。按唐英仿龙泉浅、深之说,本品应属浅色之属,但又不似粉青般青中泛白,或应属东青一类。此外,本品为方框款,此种落款方式为雍正御窑取法成化而来,使用此种款识的雍正御窑作品之品质较一般官窑瓷器更高。
本品造型简练规整,釉色清润柔和,淡如青白玉,颇具素雅之态,为雍正御窑仿龙泉青釉佳器,且为成对流传,品相完美,颇值珍视。


明洪武-永乐 青釉大盘
本品圆唇,口微侈,圆弧腹,及底内收,下承圈足,内、外足墙均略内收,整体呈外直内坡之感,体量较大但制作规整。内、外壁通施青釉,釉色青翠,盘心与内壁相接处内凹浅圆,盘心略可见釉色涂抹之痕迹。外底不施釉,可见胎色灰白,胎制坚实,自然反映火石红星点状分布。另可见十字垫烧痕迹,与故宫博物院藏一件洪武青花四季花卉折沿大盘底部痕迹相似。
明早期,处州龙泉窑与饶州景德镇共同承载着贡御内廷的职能,故而在此时景德镇御窑厂作品中可以在龙泉窑找到器型、纹饰等颇为相似的作品,这也是研究明早期御窑颇为有趣的课题。永乐一朝青釉有影青、翠青与冬青三种,冬青一色便是依照龙泉窑青釉而来,苍翠欲滴,恰若本品。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龙泉窑青釉大盘,与本品体量、造型均较为相近,二者相较,意趣非凡。


清乾隆 酱釉点金仿铜竹节炉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乾隆本朝
象生瓷作为清代御窑瓷器中一项重要而特殊的类别,备受帝室青睐。其中又以雍乾御窑象生瓷作品质最佳,所仿无论铜器、漆器、竹木乃至瓜果动物,均惟妙惟肖,与真无二,故而颇受藏家重视。值得关注的是,在雍乾时期众多象生瓷中,有一类借助特殊釉色来仿制铜器的象生瓷,仿效逼真,质感颇类,堪称一绝。
本品制为竹节形,下承三个半环状竹节足,通体施酱釉,其上再施金彩,以仿铜炉点金之意。底部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阳文篆书款,造型简练,线条硬朗,颇具洒金铜炉质感,彰显了乾隆御窑高超的仿制技术。
传世所见乾隆官窑同类装饰风格的仿铜瓷炉尚见有三足鼎式炉、冲天耳炉等。这类作品的出现或与清代“禁铜令”有关。雍正执政期间,为保护钱法,于雍正四年(1726年)颁布“禁铜令”。《清世宗实录》载“惟三品以上官员用黄铜器具,其他一概禁止”,皇帝本人也亲自带头,宫中少用黄铜造物。由于该法令的颁布,清宫内廷各类铜器的数量相对减少,而替代品瓷器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仿古铜釉彩也于此时应运而生。雍正一朝虽仅十三年,然而“禁铜令”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直接刺激了景德镇官窑仿铜釉技术的发展,直到乾隆时期,虽铜矿已渐丰富,但御窑仿古铜釉瓷器的兴盛已成定局。特别是自诩风雅的乾隆皇帝,对此更是津津乐道。此时的仿古铜彩出戟花觚、仿古铜彩八卦纹钟、仿古铜洒金三足炉等,皆为仿铜象生瓷精品。
此件乾隆酱釉点金仿铜竹节炉,即为这一时期的经典之作。其在紫金酱釉之上再施点金的装饰手法,颇具铜器质感。就乾隆皇帝本人而言,其对竹节炉亦是喜爱有加。《清宫内务府活计档案》中曾多次提及乾隆皇帝命造办处为青玉竹节炉、铜烧古竹节炉配座的记载。传世所见乾隆仿铜釉瓷炉多见蚰耳、狮耳、立耳等造型,而以竹节为形者极为少见。检索公私收藏,除本品外,同类作品目前仅见两例,一为伦敦苏富比1992年6月9日拍卖会释出;另一件为瑞士鲍尔基金会所藏,存世之罕,可见一斑。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12:03 , Processed in 0.08794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