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6|回复: 1

陕西省考古队正在挖5座古墓,一群人赶到阻止:那是我们祖坟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9-21 15: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俗话说“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山西是晋商的发源地,作为中国最富有的商帮之一,很多晋商在腰缠万贯之后,都会在家乡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宅邸,例如众所周知的祁县乔家大院,灵石县的王家大院等。同时在经商的过程中,晋商也会在全国各地购买文玩字画带回家中收藏,使得山西保留下来了大量的古代建筑和文玩字画,因此才有地上文物看山西的说法。


山西王家大院
而陕西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历史悠久,特别是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不知埋葬了多少帝王将相。这些人的墓葬,每一座都埋藏着数之不尽的瑰宝,因此才有地下文物看陕西的说法。
作为全国地下文物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有人曾打趣的说过,在陕西一铲子下去,就能挖出一件国宝,两铲子下去就能挖出一座墓,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并非空穴来风,例如下面这位陕西农民,就从地下挖出了一座古墓……


陕西出土唐朝墓葬
2001年农历新年刚刚过去不久,家住渭南市大荔县八鱼村的农民张福平计划修建房屋,由于缺少打地基所需的石料,他便前往村北的一处高岗上挖掘。
八鱼村地处渭河北岸沙苑边缘,土地以沙土为主,根本没有石料。那为什么缺少石料的张福平要到村北的高岗上挖掘呢?难道这下面有石料?



张福平带着家人干了一天,果然挖出了大量的石条、石块,从他家院子一直摆到了街道上。而对于地里挖出大量石头这件事,八鱼村的村民们却表现得很平静,像经常发生一样。
原来村民们都知道,村北那块叫做“财东”的地方,曾经是一块占地足有400亩大型墓地,分布着大大小小上百座古墓,最大的墓封土高达15米。只不过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运动中,所有墓葬的封土都被推平了,只留下一些高岗。
据上年纪的村民回忆,这些古墓大部分都被盗过,在六十年代的运动中又被破坏,墓中的随葬品早就被盗一空,仅留下修建墓葬的大型条石。此后村中只要谁家修建房屋缺少石料,都会到村北的墓中挖材料。因此张福平的举动才没引起村民的注意。


古墓封土
不过在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开始加强对文物保护的宣传,村民们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在逐渐增强,时任八鱼村村书记的李志义觉得此事涉及到地下文物,便上报给了乡镇文管部门。
几天后,陕西省文物局突然接到了一份加急报告,报告单位正是八鱼村所在的渭南市文物局。报告的内容简单明了:“在大荔县八鱼村外,由于村民取土建房,发现一座由大型石材修筑的地下墓葬,规模宏大,结构特殊,墓内保存有大量精美的石雕图案。”
这份报告引起了省文物局领导的重视,立刻派专家前往现场勘探。当看到被村民取土破坏的墓葬后专家非常震惊,尽管古墓的整体结构已经被破坏,但布局和框架还在,可以看出这座墓葬是用雕刻着精美图案的石料建造,由通道、院落、影壁、中庭、偏房、洞室等部分组成,简直就是一座功能齐全的地下庭院。


考古现场
拥有几十年考古经验的专家从未见过造型如此奇特、规模宏大的石室墓葬,立刻上报省文物局,请求对已经破坏的古墓中进行抢救性发掘。
得到消息后,省文物局很重视,立刻派考古队进驻八鱼村,对墓葬区域进行勘探。经过勘探,一个南北长约1700米,东西宽约1200米,总面积达204万平方米的庞大墓园呈现在众人面前。一共有大型石墓22座。
经过商量,考古队决定对位于墓园西南角,已经裸露被破坏的5座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五座墓葬形制、石雕看,一结构大体相同,一般由墓道、墓门、院落、庭堂、耳室、墓室等组成,多为一院一厅三室的庭院式结构。


古墓地宫
经过对出土文物和墓志铭的研究解读,考古队确定八鱼村古墓是一处清朝时期的李氏家族墓葬群。
按照墓志铭的记载,李氏家族是明朝时期迁移到此,经过几代经营,逐渐成为大荔县之首富以及渭南地区的盛族名门。
发掘的五座墓葬时期都为清代中晚期,五位墓主人分别是M1:李怀瑾(字子瑜)、M2:李树德(字滋亭)、M3:李天培(字介侯)、M4:李怀珍(字聘清)之原配夫人董氏、M5:墓主名字不详。
墓葬主人是“李氏家族”的消息立刻在村里传开,当时八鱼村共有村民3000多人,其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姓李,难道这处规模庞大的墓葬群是八鱼村村民的祖坟?



得知这一消息后,考古队也有一些担心,以前他们主要是发掘秦汉时期和唐朝的墓葬,很少会涉及到墓主人的后人。那时在陕西考古界有一种公认的说法,清朝以后的墓葬都不能算考古,所以这次是一次特殊性的例外。
为了稳妥起见,考古队领导找到了八鱼村的村支书了解情况。没想到村支书表示,八鱼村的村民虽然大部分姓李,但并非本地人,而是从河南迁徙而来,年代最近的还有修建三门峡水库迁徙而来的,所以虽然都姓李,但村外的李氏家族墓并非八鱼村村民的祖坟。
之后考古队又走访了一些上年纪的村民,都印证了村支书的说法。其中一位老人还告诉考古队员,从他爷爷辈开始就开始为李氏家族守墓,解放前自己也曾为李氏家族守墓。在老人的印象里,李氏家族的后人因为某些原因都去了外地,并不在村中。
确定了古墓不是村民的祖坟后,考古队便放心开始了发掘工作。在这期间,很多当地的媒体和记者来到考古现场采访和报道,结果新闻播出后不久,便出现了意外情况。



一群人来到了考古现场,声称是李氏家族的后人,要求考古队立刻停止对他们祖坟的发掘。不是说李氏家族的后人都流落外地了吗,怎么突然之间又冒出了这么多后人?会不会是有人故意捣乱?
空口无凭,这些人见考古队不相信,便拿出了李氏族谱,表明李氏先祖从明朝到清末一直生活在此,一共13代人,其中族谱记载的有10代人。经过与出土墓志铭的对比,考古队确定这些人确实是李氏家族的后人。
据李氏后人讲述,李氏家族在咸丰年间发展到了顶峰,已经成了大荔县的首富。家族领头人李树德(M2墓主人),通过捐纳的形式,做过兴平县儒学教谕,并受封中宪大夫,道元职衔。
可到了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地区爆发了hui乱,因为李氏家族曾多次向朝廷捐赠钱财,所以成了起义军的攻打对象。
据记载,在一天夜里,起义军突袭了八鱼村,屠杀了村中数千百姓,李树德的三个儿子全部遇难,李树德也被抓了起来,后来经过友人援助才逃过一劫。
从那以后李氏家族一蹶不振,不久后,李树德病死,族人为了躲避战乱,只能迁往外地,流落四散。


众人参观古墓地宫
一百多年过去了,李氏后人有的生活在大荔县,有的生活周边市县,更有的已经远走西安,可是这些人都从先辈耳中听说过祖籍是八鱼村的事迹。所以当新闻报道八鱼村发现李氏家族墓后,他们才会赶过来,结果碰到了很多同为李氏后人的亲人。
为了保护李氏家族的祖坟,他们便联合在一起,闯进了考古现场,企图阻止考古发掘。对于李氏后人的到来,考古队并没有慌乱,主动向他们宣讲了文物保护法,并出示了省文物局和国家文物局的批示,表示此次考古项目合法合规,如果他们有想法和意见,可以去上访部门反映情况。
也许是继承了先祖豪门望族的优良基因,这些李氏后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或是成功商人,素质较高,并没有撒泼耍赖,无理取闹,而是希望与文物部门进行商谈,寻找解决办法。



对于此事,陕西省领导也非常重视,特意派省文物局领导前往现场与李氏后人商谈解决办法。经过沟通,李氏后人提出了最终的要求,他们并不反对国家对祖坟进行考古发掘,只是希望考古完成后,要将古墓就地进行保护,不能发掘完之后就一走了解,同时还要另选址埋葬祖先遗骨。
重新安葬李氏先祖的要求很容易实现,但对于原地保护则有一定难度。因为考古发掘是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只有觉有非常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的墓葬,才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原地保护。
当时八鱼村李氏家族墓虽然已经开始发掘,但其价值并未做最终的认定,因此省领导一时无法答应,但表示会力争在原地落实保护措施。政府部门的诚意打动了李氏家族后人,最终他们在最后祭拜了祖坟后,离开了现场。


博物馆讲解人员


八鱼石墓博物馆
幸运的是,李氏家族墓地在考古发掘之后,真的被原地保护了起来,当地政府不仅出资修缮了已经发掘的5座古墓,还成立了“八鱼石墓博物馆”,并于2013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是因为李氏家族墓结构之独特、数量之多,以及石刻工艺之精湛,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罕见的,对研究明清时期家族墓葬制度,石刻雕塑艺术,以及社会经济、文化都有极高的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3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9-21 15: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祖先  得加钱[飙泪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7 04:39 , Processed in 0.319968 second(s), 6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