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回复: 1

从历代名画看茶事变迁(唐朝篇)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1-14 11: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茶在中国的饮用历史很长远,但关于茶绘画,到唐朝才有记载和流传的作品。今天我们通过两幅唐代画家的作品来看看唐代茶事的特点。一幅是《调琴啜茗图》,为唐代画家周昉所作;另一幅是《萧翼赚兰亭图》,相传为唐代画家阎立本所作。
(一)
在现存的史册中,能够查到与茶有关最早的绘画是唐代的《调琴啜茗图》。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
画家周昉出身于官宦之家,对宫廷的生活方式很熟悉。这幅画表现的即是唐代宫廷妇女悠闲品茗听琴的生活场景。古时弹奏古琴乃是上层阶级所为,是上层高雅生活的标志之一。画中饮茶与听琴融为一体,表明茶饮在当时已有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自陆羽《茶经》开始,茶饮生活的知识性地位受到了肯定,“茶有真香”的茶道规矩自寺院和贵族上层被延续了下来(区别于中下层人民往茶里面加入盐、姜等佐料的吃茶法)。


——《唐宫仕女图》

(二)
接下来我们介绍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


——唐·阎立本·《萧翼赚兰亭图》
该图反应的故事是唐太宗为得王羲之《兰亭序》之真迹,派出监察御史萧翼,从越州僧人辩才手中骗得真品。画面上有两个烹茶之人,老者手持火箸,少者俯身手拿茶碗,似乎茶香正浓,准备盛茶待客。
就茶事而言,从这幅画中我们可以得到两个信息:一是印证了“客来敬茶”的习俗至少在唐代已经形成,二是反映了唐代的煮茶之法,尤其是禅门茶饮之法。
唐人的饮茶方式为末茶法,分成炙茶—碾茶(把茶饼碾成细米状)—炭火—煮水—水开后茶米煮茶—分茶入碗—趁热饮茶等程序。
此外,吃茶这件事情在禅宗的修行里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以前的佛教丛林中,特别是禅寺都设有“茶头”,就是掌管喝茶的人,他的职责包括佛前献茶、众中供茶,或客来飨茶——凡是喝茶有关的事情都是他掌管。饮茶对于僧人来说,不仅有参禅夜读提神醒脑的作用,而且还有接引禅僧们明心见性,悟道成佛的禅机妙用。


——宋末元初·钱选·《萧翼赚兰亭图》

结语:从这两幅画(《调琴啜茗图》与《萧翼赚兰亭图》)并结合相关史实,我们可以看到唐代茶事的几个特点:①饮茶方式为末茶法,将茶直接放入水中煮,然后吃茶;②贵族饮茶之风兴盛,茶饮在唐代已是生活之雅事;③茶饮在禅门修行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并且有“客来敬茶”之俗。

本篇完。下周再讲宋代之茶事画。
相关阅读:《茶作为修行之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5-3-2 06: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17 23:59 , Processed in 0.10739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