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方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8|回复: 1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唐代瓯窑瓷器的烧制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2-12-3 21: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

唐朝,是封建王朝之中发展相当繁盛的一个王朝,在各个领域都有了全新的发展。瓷器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其地位一直是相当高的,唐朝时期也有了全新的发展,瓯窑瓷器在这一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唐代诗人杜甫《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中所说:
“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其实,瓯窑瓷器的历史还是相当久远的。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这一瓷器依旧是属于浙江青瓷文化圈,分布在温州一带。唐朝时期的瓯窑瓷器,在烧造方面进行了改善,整个的流程更加的完善了,烧制的时候直接按照固定的流程去做就可以了。



莲花花纹

这一时期的瓯窑瓷器发展,对于整个唐王朝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能够反映出当时唐朝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许多特点,另一方面就是瓷器的新创造也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唐朝时的经济繁荣。
一、历史悠久——经历了上百年的演进

瓯窑瓷器并非是到了唐朝才新烧制出的,而是从新石器时期,瓯越先民们就开始用陶土来烧制各种各样的工具,用于日常的使用。等到了西周时期,不少地区就已经开始正式的去烧制瓷器了,胎质也在逐渐变细,烧制的瓷器越来越精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制陶技术又得到了迅速的提升,而且因为这一时期已经生产出了釉料。因此,像青瓷这种比较别致花样的瓷器也能够烧制出来了。西晋时期,全国内的窑厂主要分布在永嘉小坟山附近,这个时候烧制的瓷器还是以青瓷为主,只不过说还出现了印纹硬陶。
西晋时期烧制的青瓷,已经跟越窑生产出的瓷器品质上差不多了。因为釉的透明度提高了,所以说,在瓷器的胚体上就可以刻印上一些图案来进行装饰,这样一来就不会显得单调了。但是釉的品质还不够稳定,所以印刻上的图案一段时间之后就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
东晋时期,温州地区就有两处瓯窑的窑址,这两个瓯窑主要烧制一些日常的用具,像碗,壶,这一时期的瓯窑瓷器的品质就得到了提升,胚体看上去就要细腻许多了,在外层还会专门上一层釉,这样就显得晶莹剔透的。
等发展到唐朝时,虽说瓯窑的主要窑址还是在温州永嘉一带,但是整体的范围却得到了扩大,向南,向西都得到了扩展。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也足够新颖,显示出了大唐活泼的生气。



唐朝对外开放

宋朝时期瓷器的釉色得到了丰富,在原先青色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细化,有淡青和青灰两种。不过这一时期温州地区的瓯窑已经开始走向衰败,反而龙泉地区的瓷窑开始兴盛起来。可以看出,从汉朝时期瓯窑的瓷器就已经开始烧制了,到了晋朝的时候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唐朝时期则是开始繁荣的发展起来了。
瓯窑瓷器的历史,总共有一千三百多年,不过唐朝这一兴盛时期在烧制的流程上已经相当成熟了,有一套完备的流程。
二、流程完备——烧制需要遵循具体工艺过程

唐朝时期瓯窑瓷器烧制时,有各种各样的成型技巧。首先就是比较单一的技法,主要有快轮拉坯,模印,捏塑,泥条盘筑这四种方法。
快轮拉坯,是瓯窑瓷器之中最常使用的成型方法。一般会用陶车去拉坯,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大大提高陶器的成型效率,操作起来也是相当的灵活,只需要稍加学习就能够掌握这种技术。因为最常采用这种成型方法,所以从唐朝的陶器上看,很多都能够看到旋痕。
像之前在龙下窑址出土的唐朝瓷器上,能够看出明显的粘接痕。再比如说1980年在乐清市慎江镇出土的唾壶,在喇叭口和下鼓腹的交界处能够看出有一条接胎痕。因此可以判断,这一瓷器也是采用上下两节分别拉坯之后才接起来的。
另外,唐朝的瓯窑瓷器之中还有不少是通过模印来成型的。通过这种方法来成型的瓷器,一般包括着不同的形状,有的有足,有的有柄。但是相较于拉坯来说,模印在当时并没有普遍被应用,只不过是作为对局部的塑造。



唐朝海外贸易

如果说是一些比较小的物件的话,有时候还会直接采用手工的捏塑,手塑的话往往能够增加瓷器的真实感。还有一种成型的方法,就是泥条盘塑了。虽说这种方法,在唐朝时相对来说还比较少见,但并不是意味着没有,一旦要烧制一些比较大的物件,拉坯行不通的时候,往往就采用泥条盘塑了。
将瓷器塑造成型之后,接下来就得进行最重要的一步——烧制瓷器了。因为唐朝时期大都将瓯窑的窑床选在江流附近,而且一般背靠山坡,这样一来烧制瓷器的燃料就有了。再加上依山傍水的环境,自上而下的状态下自然就烧火也相当旺盛了。
为了能够稳定窑具,唐朝时期专门将窑底用黏土来抹平,同时还铺上细沙来增大摩擦力。烧制瓷器时还需要用到不少的窑具,像唐朝时比价常见的有支烧具,匣钵,间隔具这三种
单说说其中数量比较多的匣体,往往分为筒型,钵型,M型几类,筒型的相对来说比较高大,而钵型的则相对比较低矮一些。一般来说匣体主要就是粗瓷质的比较多,这种比较常见,细瓷质的反而比较少。因为这一瓷具的使用,像落渣,变形这种缺陷就能够有效的避免了。
再就是对瓷器的烧制,和前朝相比,唐朝时期的烧制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像最为常见的有装烧,套烧,叠烧这三种。从唐朝时期开始,瓯窑瓷器的烧制就已经开始采用匣钵装烧,装烧的话,大部分时候会采用单件烧,这样一来烧成的产品质量相对来说也比较高。
用来烧制的匣钵容积是很大的,这样即便是比较高大的器物也依旧能够被烧制,而一些小件的器物的话就可以叠在一起烧制,一次性就可以烧制多个,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烧制的效率,这种方法就是叠烧。



瓯窑

叠烧的话烧制的大都是同类产品,如果说是不同类的话,往往会在中间用泥点或者垫圈间隔开来,然后用明火来烧制,这种烧制方法虽说效率高,但明显多个一起烧制,产品的质量要低不少。
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烧制工艺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了,不仅如此,唐朝时期的瓯窑瓷器已经不仅限于一个器具让人们去使用了,同时在内部还带有不少其它更为深度的含义。
三、内涵丰富——思想文化的载体

在唐朝商丘,佛教文化相当的兴盛,尤其是温州一带出现了不少声名远扬的僧人,因此在当地建造了不少的寺院。因为佛教兴盛,所以佛教思想在当地也是相当流行,佛教之中认为色即空,这也极大的影响了当时人们的审美观。
在色即空的思想之下,瓯窑瓷器主要就是以青色为主。因为,青色被认为能够包容着世间万物,也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颜色,即便是后期颜色上有了变化,也是在青色之间微妙的转换,比方说青灰,豆灰这样的转变。在这样的美感下,就能够达到佛家所追求的禅的思想意境。
在唐朝时期的瓯越瓷器之上,有不少是用莲花来做花纹装饰,这主要也是受到了当时宗教思想的影响。在佛教之中认为莲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代表的是佛国的崇高和圣洁,因此当时人们在烧制瓷器的时候也会融入这一思想,甚至后来莲花的图案都用在普通的用具之上,相当的普遍。



唐朝瓷器

瓯窑在唐朝一直是作为民窑的存在,用来烧制百姓日常所需的器物,而当时瓷器的盛行也使得社会上开始兴起了饮茶的风尚,因为当时有不少的瓷厂纷纷烧制茶具,有茶碗,有茶盏,因为当时的技术成熟,烧制的产量大,所以即便是寻常的百姓也能够买得起,温州当地不管是达官贵族,还是寻常百姓都纷纷以品茶为乐
《膳夫经手录》记载着:
“茶,古之不闻,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年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
温州地区有唐朝的海港,因此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当地的商人会烧制瓷器,然后将其运往日本,朝鲜等国家,这样一来当地的商业也得到了发展,也推动了唐朝经济的繁荣,海上贸易的收入占据整个唐朝经济的一大部分。
结语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之中,瓷器的发展绝对属于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瓯窑瓷器作为我国最具代表性的青瓷窑口之一,在唐朝时期已经发展的极为繁荣了。不管是在烧制技术,还是在瓷器花样上都得到了丰富,带有着唐朝独特的时代特征。



唐朝茶器

同时,瓯窑瓷器的发展,也不仅仅是限于陶瓷的发展,也意味着思想文化领域的进步。瓯窑瓷器更像是一种象征,代表着当时的文化特征,对于唐王朝来说,瓯窑瓷器的发展促进了商业的发展,正是因此经济才能够逐步的繁荣,国力才能够如此的强盛。
参考文献
《又于韦处乞大邑瓷碗》
《膳夫经手录》
《景德镇陶录》
《瓯海轶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半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红方窑

GMT+8, 2025-4-9 12:02 , Processed in 0.38173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Templated By 【未来科技 www.veikei.com】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